凝血试剂及检测方法原理

京东运营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guikeyun.com/cms/news/437845.html

凝血试剂及检测方法原理

四项的检测主要是进行筛查,方法学都是凝固法。四项作为最基本的筛查,基本是每个实验室必做的,四项试剂以及配套的不同水平的质控血浆,FIB定标血浆,构成了常规凝血筛查的全部。

PT可以进行外源性凝血因子筛查(VII)以及口服华法林用药INR的监测,根据PT的组织因子不同,可分为重组TF,胎盘,兔脑磷脂等,其敏感性ISI各不相同。

APTT进行内源性凝血因子(XII,XI,IX,VIII)筛查以及肝素用药的监测,APTT按照激活剂不同,主要有硅藻土,白陶土,鞣花酸各种类型,不同的激活剂对肝素的敏感性也不同,同时PT和APTT也对共同途径上的因子异常(II,X,V)作出诊断。

TT和FIB原理一致,区别是凝血酶的不同,以及是否含有肝素。TT主要用于肝素类抗凝药的排除,TT选用的凝血酶有各种种属的,牛源,猪源以及爬虫酶等。

FIB用于测定机体内的纤维蛋白原含量。FIB通常使用clause法。

常规四项临床意义及参考区间:

PT(11-14s)

APTT(25-37s)

FIB(2-4g/L)

TT(12-16s)

凝血四项检测方法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01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原理:待测血浆加入过量的含钙组织凝血活酶,重新钙化的血浆在组织因子存在时通过外原性激活途径激活因子X成Xa,Xa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而凝固,测定凝固所需时间即为凝血酶原时间。

用途:是外源性凝血糸统障碍较为理想的筛选试验,亦可用于内、外凝血共同途径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的定量,口服抗凝剂的监控等。

临床意义:

PT延长: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ⅤⅦⅩ的抗体。

PT缩短: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Ⅴ增多,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等。

口服抗凝剂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在ISI介于2.2-2.6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在1.5-2.0INR在3.0-4.5用药为合理和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治疗肺梗塞2.0-4.0;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人工瓣膜手术3.0-4.0。

02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APTT)

原理:待测血浆加入凝血活酶,在钙离子的参与下纤维蛋白转化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而凝固,测定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即为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用途:是内源性凝血系统Ⅷ、Ⅸ、Ⅺ、Ⅻ因子较为理想的筛选试验,亦可用于内源性凝血因子定量,凝血因子Ⅶ和其他凝血因子测定,特别是Ⅷ、Ⅸ、Ⅺ、Ⅻ因子和释放酶测定,肝素治疗的监控等。

临床意义:

APTT延长:

(1)因子Ⅷ、Ⅸ和Ⅺ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甲乙,因子Ⅷ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

(2)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3)纤溶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

(4)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Ⅷ或Ⅸ抗体,SLE等。

APTT缩短:

(1)高凝状态,如DIC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质进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

(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03

凝血酶时间测定(TT)

原理:待测血浆加入适量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而凝固,测定所需时间即为凝血酶时间。

用途:是检测受试者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能力常用的筛选试验。

临床意义:

TT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SLE、肝病、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如DIC、原发性纤溶等。

TT缩短:见于血标本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存在时。

04

纤维蛋白原浓度测定(FIB):

原理:高浓度的凝血酶存在时,待测稀释血浆的凝固时间与其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成反比关系。测量该稀释血浆凝固时间,换算即得纤维蛋白原浓度。

用途:用于纤维蛋白定量测定。

临床意义:

FIB过高:纤维蛋白原增加: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增加往往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反应,常见于下列疾病:

(1)感染: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的局部炎症。

(2)无菌炎症:肾病综合症、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等。

(3)其它: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期也可见轻度增高。

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可见于DIC,纤维蛋白原溶解,重症肝炎和肝硬化.也见于蛇毒治疗(如抗栓酶.去纤酶)和溶栓治疗(UK.T-PA)故是它们的监测指标.。

往期回顾

凝血理论之五:纤溶系统

凝血理论之四:抗凝系统

凝血理论之三:凝血途径

凝血理论之二:凝血因子(续)

凝血理论之二:凝血因子(1)

凝血理论之一:瀑布学说

这里每天

更新最关键的知识点

更多精彩内容

请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daoyanazz.com/yycy/106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