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去哪家最好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血友病A是由于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的一种遗传性疾病,作为一种罕见病,将伴随患者一生。幸运的是,血友病A患者有自己的特效药,只要规律性补充FⅧ,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上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已广泛采取预防治疗,血友病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得到了保证。然而,征服血友病的道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80年代艾滋病席卷全球,血友病患者首当其冲,无数血友病患者意外感染,救命药反成杀手。根本性地杜绝输入性病毒感染的风险,基因重组产品成为必由之路。
B区缺失重组人凝血因子VIII
(BDD-rFⅧ)的由来
不同于其它基因重组蛋白,重组FⅧ(rFⅧ)是一个KD的巨大蛋白,其需要复杂的糖基化修饰,这些因素导致rFⅧ的生产难度远超预期,重组蛋白产量只有其它典型抗体药物千分之一的水平,随着越来越多的血友病患者从血源因子转换为重组因子,药品的供给出现急剧短缺,这引发了美国血友病群体愤怒,他们甚至怀疑相关医药巨头囤积居奇谋取超额利润[1]。
为了解决rFⅧ供给的难题,科学家发现FⅧ包含A1、A2、B、A3、C1和C2等多个功能域,其中B区包含近千个氨基酸但与凝血功能无关,不影响FⅧ在体内与vWF等因子的结合,且不影响其它功能域的二级结构[2]。如果截去B区,rFⅧ的产能就有望得到极大的提升。然而这又是一场艰辛的探索,虽然最初B区缺失的cDNA在细胞系中mRNA转录水平提升了17倍,但蛋白产量仅增加30%[3]。经过多年的摸索,终于有一款截去-位氨基酸的FⅧ序列可以在细胞系中稳定高产,这也为血友病A治疗开启了BDD时代[3]。
Figure1.BDD序列的探索之路
BDD-rFⅧ与全长链rFⅧ疗效
是否有差异?
BDD-rFⅧ的光荣之路注定也不会平坦,作为新鲜事物,如何标定BDD-rFⅧ活性就遇到了问题。FⅧ活性检测分为一期法和色谱法,最初,由于试剂等因素,BDD-rFⅧ产品ReFacto通过色谱法判定的活性与一期法相比高出50%,依照色谱法标定的ReFacto在上市后遭遇了效价不足的问题,其疗效受到质疑,如年这篇综述所说[4],使用ReFacto治疗的患者因子消耗量增加36%,好在药品厂家迅速升级,重新标定产品,在相同标签的药瓶中增加了20%的蛋白含量,而在之后药品更新换代之际,由于美国FDA采取一期法标定因子活性,ReFacto的继任产品Xyntha?更进一步增加38%因子含量,因此,BDD-rFⅧ疗效现在已不再是问题[5-6]。
两项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了与未转换产品的队列相比,由全长链rFVIII转换为BDD-rFVIII后,预防治疗的疗效(AJBR)以及FVIII使用量相当[7-8]。
BDD-rFⅧ与全长链rFⅧ半衰期
是否有差异?
FⅧ在患者体内代谢差异极大,不同患者间FⅧ代谢差异远大于不同产品间带来的半衰期的差异,为保障患者用药的有效性,FⅧ产品的开发之初就需要完成和已上市产品的生物等效性研究,这类研究为同一组患者依次使用两个产品,在完全相同人群中验证产品代谢的差异,可比性较高。BDD产品同样需要完成交叉PK研究,Xyntha?分别与血源因子和Advate?完成交叉PK研究,而NovoEight?也与Advate?完成交叉PK研究,而安佳因?也完成与Xyntha?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基于上述研究,目前中国上市的FⅧ皆为标准半衰期产品,其PK参数相差无几,产品间切换并不需要调整药物使用频率[9-10]。
Figure2.BDD-rFⅧ(ReFacto及NovoEight?)与全长链-rFⅧ(Advate?)生物等效性比较
备注:两项研究均为队列交叉设计,PK参数具有直接可比性
BDD-rFⅧ与全长链rFⅧ抑制物发生率
是否有差异?
既然疗效没有问题,那么抑制物的产生无疑是最受瞩目的话题。抑制物的产生是血友病治疗复杂的并发症,年发表的一篇Meta分析[11],认为BDD-rFⅧ抑制物发生率更高。但是,这篇研究科学性上存在很大的不足,一方面其只涉及到早年单一序列的BDD产品ReFacto和ReFactoAF,完全不能代表BDD整个产品种类,近年来NovoEight?、Nuwiq?、安佳因?等一些列同类产品上市,这些新产品在严格的注册研究中都实现了PTP患者0抑制物[12]。其次,抑制物发生存在背景因素多,检查结果异质性大,尤其是大部分抑制物为一过性阳性等问题,并不适宜通过Meta分析进行简单的比较,而上述Meta分析将一年监测一次的上市后研究和频繁监测的注册研究混为一谈,相关数据不具有可比性。欧洲药监局(EMA)年也再次重申,不认为存在任何可靠证据,证明不同种类的FⅧ产品存在抑制物产生的差异,所有产品应当分别接受评估[13]。
BDD技术未来应用前景
随着BDD-rFⅧ产品在临床使用经验的积累,其疗效和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认可,在当前长效因子和基因技术的开发中,BDD技术已变成当之无愧的主角,走到舞台中央,有趣的是,Bayer公司在其长效因子BAY94‐开发中放弃了全长序列,转投BDD路线,同样取得了0抑制物的优异成绩[14],而长效BDD-rFⅧBIVV也已在中国开启了临床研究。
Figure3.依托BDD技术FⅧ的不断演进
世界是全长链FⅧ的,也是BDD-rFⅧ的,但是归根结底是血友病患者的,回首FⅧ因子的发展史,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安全的和充足的FⅧ,实现人人可及的、安全有效的预防治疗,是当下血友病药物开发最重要的使命。
王书杰教授
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博士学位
年~年美国Temple大学医学院,博士后
医院血友病诊疗中心(HTC)负责人
第8-10届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委员
《基础医学与临床》、《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等杂志编委或审稿专家
专长于出凝血疾病、血液系统疑难疾病的诊治
参考文献
1.GarberK.rFactorVIIIdeficitquestioned.NatBiotechnol.Nov;18(11):.doi:10./.PMID:.
2.SandbergH,etal.StructuralandfunctionalcharacterizationofB-domaindeleted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