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
《新闻夜航》二十年特别策划——《这一年》系列报道
今天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千禧年
年
这一年
《新闻夜航》刚刚一周岁
就承担了一场旷古烁今的直播
攀登珠峰
在地球之巅的狂风暴雪中,黑龙江电视台的七人报道组成员用行动诠释了心中的新闻理想。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寻找19年前,那段令人刻苦铭心的记忆。
这是中国电视直播史上的壮举,更是无数新闻人从未有过的奢望。让我们回到年3月,追寻龙江人阎庚华的脚步,向珠峰进发。为了记录下阎庚华的壮举,黑龙江电视台派出七人报道组,启动大型报道《攀登珠峰》。七个没有任何登山经验的人,要干一件别人从未做过的事,前路注定充满未知,但他们义无反顾。
攀登珠峰报道记者现任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关中
各位观众,只身攀登珠峰的闫庚华和本台记者陈小钢今天突破了珠峰第二道险关大风口,到达海拔米的第二突击营地。
海拔米的珠峰大本营,气温低至零下二十度,风力达到7-8级。而时任《新闻夜航》的第一任制片人,这次《攀登珠峰》直播报道的主出境记者陈小钢,面临更严峻的任务,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他要和闫庚华一起向珠峰发起挑战!
攀登珠峰报道记者现任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电视中心主任陈小钢
本想今天十二点钟到达这里直播,但是我的身体实在太差了。从米走到这里,米,整整走了五个小时。
在达到身体极限后,陈小钢在海拔米的高度扎营,等待闫庚华凯旋。珠峰海拔超八千米地区,被登山界视为生命的禁区,这里的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20%,正常情况下最多停留一晚。而没有任何专业登山训练的夜航记者陈小钢,承受着孤独,缺氧,严寒和严重的高山反应,坚持了三天三夜。随着氧气和食品耗尽,“英雄”也忍不住落泪,遗憾地向珠峰告别。
三个月的《攀登珠峰》,黑龙江电视台报道组在雪域高原的生命禁区,克服了重重困难,发回了近八十篇报道,进行了四次直播,全面报道了阎庚华只身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壮举。这是中国电视机构第一次在海拔米进行现场直播,记者陈小钢创造了世界职业记者高海拔采访报道之最,为黑龙江省和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史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山高人为峰,海阔天作岸
这一年,闫庚华勇攀珠峰,追逐梦想
在哈尔滨,“轮椅上的考生”孙立强
也凭借自强不息的精神
登上了他人生旅途中的第一座高峰
孙立强是一名血友病患者,高考前夕身体已经非常虚弱,甚至不能独立行走。他强忍着肆虐的病痛,坐在轮椅上参加了当年的高考,并考出了分的好成绩,被哈尔滨工业大学提前破格录取。
为了让孙立强尽早入校,圆大学梦想,孙立强的母亲做出了一个令人动容的选择,她要献出自己的脾脏,挽救儿子的生命。
于是,《新闻夜航》的镜头记录下了这场脾脏移植手术。
至深至诚的母爱让孙立强的生命在延续,相信,有爱就能创造奇迹,而这一年,从来就不曾缺少奇迹。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新闻夜航策划大型直播
寻找东北虎下落
探究时代生态环境变化
还把三只幼年东北虎请到了直播间
这在当时的电视直播当中尚属首创
虽然时光荏苒
但夜航人永远不会忘记
珠穆朗玛峰顶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
永远不会忘记换脾手术前
孙立强母子相拥而泣的感人瞬间
永远不会忘记
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气魄
这一年
一周岁的《新闻夜航》乘风破浪
一路前行
“挽救生命,共度新世纪”大型募捐活动
让爱心汇聚,融化严冬
为无数病痛中的孩子送去希望
“冰城扫黑风暴”
配合公安机关的扫黑行动
铲除一个个毒瘤
让冰城市民人安心定
“拯救母亲河系列报道”
针对松花江水质下降
鱼类减少现状献言献策
呼吁改善环境,拯救母亲河
无论雪山之巅,还是冰川之下,
无论弘扬人间正义,
还是剔除社会糟粕,
年仅一岁的新闻夜航用虽然稚嫩,
但却有力的肩膀扛起责任。
用敢为天下先的开拓进取证明着梦想的力量,
敲响新世纪的钟声,
向明天再次发起攀登!
重点推荐
版权归新闻夜航所有,如需引用请联系我们
《新闻夜航》-
商务合作:
记者:刘欢
责编:史国立、张驰
审核:段君凯
监制:杨河山、陈小钢
总监制:刘宁
在看的你正在变好看↓↓
刘欢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