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北京最好的医院是哪里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今天是阅读《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的第1天在此之前我已断断续续阅读了一部分,但我仍打算从第一页看起,一是为了仪式感,二是对这本书的敬意。短短阅读了两章,对医学的认知逐渐清晰。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传授给大众多么专业的医学知识,而是给予读者一个科学的医学认知体系。书籍首先阐述了医学存在的理由。现代医学的诞生对于人类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平均寿命的增加。以前致命的疾病如今也都能治愈了。但医学不是为了人类生存而存在,医学存在的终极理由是“生命第一”。作者给出了这个概念包含的三层含义:第一层面,活着。鲁迅先生说过:“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只有先活下来才有其他可能。ICU每天面对的就是这一层。第二层面,有尊严地活着。人工耳蜗让天生聋哑的孩子听到声音这样就能学会说话;通过药物和手术能减轻癌症晚期病人的疼痛,让他有尊严地度过生命最后时光;精神分裂症病人目前也能依靠药物来控制症状回归家庭、社会。第三层面,支持人实现生命的意义。如:想要怀孕生孩子的癌症病人、不愿放弃工作而拖延手术的科研人员等等。这些可能就是医学的伟大之处,创造了更多的可能,并且给生命以希望。——————————————从宏观角度来看,疾病是生命的一种常态。很多人会将疾病与健康对立,甚至连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也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的完好状态。很对医生对此都不完全认可,如果真是这样,那世界上就不存在健康的人了。作者认为的健康可以包容疾病。健康的人具有从疾病中康复的能力。疾病和健康没有一条清晰的界限。二者是可以共存的。疾病也存在价值。印度恒河三角洲地区和孟加拉国曾是霍乱高发地。霍乱是一种烈性消化道传染病,感染的人会腹泻,严重的在几小时内可能就会死亡。但现在的孟加拉国,尽管仍有人会感染霍乱,但有的人症状却很轻甚至没有症状。经过研究发现他们的基因组里有个DNA片段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增强了对霍乱的抵抗能力。疾病也可以成为进化的动力,有利于整个物种生存与繁衍。感冒是最常见的病毒感染之一,感冒病毒会不断刺激我们的免疫系统,使其变得越来越强大,从而可以抵御更严重的疾病。也就是说,每次感冒都能使我们的免疫系统变强一次。知道了这些,可以让我们更客观地对待自己的感冒??,更合理地使用药物??。有一种“卫生假说”认为,孩子的成长环境不需要太过于干净,应增加他们和微生物接触的机会,这样成年之后免疫系统会更强大。医生甚至会利用疾病来预防疾病。一部分人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发烧、倦怠乏力的反应。多数人理解为疫苗的副作用,但其实这就是利用让你生一场小病的办法刺激免疫系统,从而预防大病。目前这类研究还只集中在微生物感染领域,其他疾病是否也存在价值还缺乏可靠证据。期待更多的研究来证明疾病的价值。——————————疾病的治愈首先靠的是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其次才是医学的支持。也就是说医学的本质就是支持自我修复。似乎很难理解,但如果人体没有自我修复能力,只有强大的医疗手段将会发生什么呢?作者举了一个他曾经接诊抢救的案例一位服毒自杀的20岁男孩服用的是实验室里的化学试剂作用原理是阻断细胞的有丝分裂误服后很容易中毒甚至死亡男孩喝下去的剂量超过了致死量的10倍抢救过程中全世界能用的医疗手段全用上了但还是在不到72小时的时间里全部器官衰竭,最终抢救无效而死亡。不是医生无能,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位病人失去了最基本的自我修复能力。自我修复,是人类战胜疾病的终极武器。——————————医患关系。把医疗当做消费的错误想法,是激发医患矛盾的常见问题之一。中国外科学泰斗、普通外科专业的主要开拓者和创始人裘法祖先生打过一个比方:治疗就像过河。医生和病人都以彼岸为目标,由医生背着病人过河。但是在渡河的过程中,只能制定一个大概的路线和方向。是否会遇到暗流、波折,是否能顺利到达彼岸,何时到达,谁都不知道。过河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医疗过程。理解了这一一点,医患关系的实质也就容易理解了。在疾病这条湍急的河流面前,用联盟这个词来描述医生和病人的关系最为贴切,因为医生和病人的关系符合联盟关系的所有属性。首先,在治病过程中,不仅仅是医生,患者也是积极主动的,是有贡献的。其次,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决策,分担利益和风险。在疾病的治疗中,病人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医学进步的背后也有无数病人生命的付出和对医生的信任。几乎每一种新的手术在最早实施阶段,都可能会有病人因手术失败或并发症而去世。正是因为病人的付出和牺牲,加上医生的坚持和努力,才让每种治疗方案越来越成熟。————————绝大多数疾病都与基因具有相关性。很多慢性病的风险基因在出生之前就已经潜伏在了我们的基因组中,等待发病年龄的到来或者等待被激活的时机。2型糖尿病、各种遗传病(比如血友病、地中海贫血)也都与基因有关。基因在传递人类基本特征的同时,也将疾病或者疾病的风险传递了下来。这是基因不完美的一个层面。如果基因组中产生的某种致病基因让人在生育年龄之前发病,那么携带了此类基因的人很可能还未生育就因病去世,这段基因也就无法传递下去,消逝在了进化的长河中。但像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癌症这类疾病多数情况下是在40岁之后发病,携带风险基因的人群仍可以生育,因此这类“不健康”基因便传递了下来。——————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是否会有一些生育年龄前发病但将生命维持到了生育年龄后且进行繁衍的案例书中并未提及。但我相信肯定是有的,如果你知道某些案例或者有相关的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本该消逝的基因因为医学而继续存在。医学做不到让进化完美。但是它在努力弥补不完美。————————今日阅读小汇总以上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