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获得性血友病患者的诊疗过程

作者

陈旭

单位

医院医学检验部

获得性血友病(AH)指非血友病患者自发地或在不同诱因作用下,产生抗凝血因子活性抗体而引起的一种凝血缺陷性疾病。其发病突然,出血严重,如不及时诊治,常可危及生命。

最常见的抗体为Ⅷ因子抗体,Ⅸ因子抗体偶见报道。AH除原发病表现外,最突出的是自发性出血。

与经典遗传性血友病不同,本病无自幼反复出血及家族出血史;很少有关节出血及关节畸形表现。多以皮肤及软组织出血为主,如广泛皮下瘀斑、软组织血肿、肌肉内出血、胃肠道和泌尿生殖系统出血等[1]。

患者,男,76岁,发现左下肢青紫水肿20天余。于外院就诊提示凝血功能障碍,现患者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断,遂来我院血液专科就诊,门诊以“凝血功能障碍”收入我科。

VIII因子抗体滴度3BU/mL,FVIII活性1.7%,PT12s,APTT81.9s,抗心磷脂抗体阴性。

HGB87g/L、PLT计数x/L;

抗心磷脂抗体阴性;

APTT94.7S,PT基本正常,余正常;

Ⅷ活性1.2%;

外送结果显示,Ⅷ因子抗体滴度3.07BU/mL.

Ⅷ活性降低,有出血表现,初步考虑血友病A?遗传性还是获得性呢?

通过和临床沟通,患者否认既往出血史、自幼出血及家族史。结合该患者外院检查Ⅷ因子抗体滴度3BU/mL,考虑为获得性血友病A。

AH病因目前尚不清楚,调查显示,能鉴别出有基础疾病者约40%,大多数无病因可究[1]。常见原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产后相关性AH。对于该患者来说,又是什么原因导致AH呢?

由于该患者为男性,首先排除产后相关性AH。通过和临床医生沟通,该患者并无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以及恶性肿瘤。

最终,该患者诊断为获得性血友病A,但病因不明。

接下来,如何为该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由于患者Ⅷ因子抑制物滴度≤5BU/mL,属于低滴度,且出血表现较轻微,因此临床给与输注Ⅷ因子替代治疗,并予以糖皮质激素抑制抗体产生,同时予以止血及对症支持治疗。

连续三天输注Ⅷ因子(每次IU)后,再次检测凝血因子,Ⅷ因子活性(4.1%)未见明显升高(如下图),考虑体内Ⅷ因子抗体浓度已经上升到较高水平,输注Ⅷ因子未能使体内Ⅷ因子抗体得到最大限度饱和。同时HGB:82g/L,进一步下降,提示仍有出血可能。

进一步治疗:因考虑体内Ⅷ因子抗体滴度较高,临床为该患者血浆置换治疗:血浆置换mL,同时以甲强龙、止血、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daoyanazz.com/yyjm/78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