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卓越教育考试研究院可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相关方法:
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实验鉴别方法:
区分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关键是掌握一条原则,即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往往发生性状分离。对于植物来说实验鉴别方法有两种;
(1)与隐性纯合子相交(即测交法)
a.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
b.结果分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2)自交法
a.待测个体
b.结果分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四、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到自由组合定律
(1)实验过程: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得到F1,再让F1自交得到F2
F2产生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
五、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该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伴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并自由组合。
六、伴性遗传
人类染色体组:
人类遗传方式的类型:
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
(1)母亲将她母亲患病,则后代一定患病
(2)母亲将患病基因传递给儿子和女儿,但只有女儿能将其传递给下一代
伴性遗传: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实例:人类红绿色盲,抗VD佝偻病,果蝇眼色的遗传。
思考: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和性别有关吗?(不是)
七、人类红绿色盲症----伴X隐性遗传病
1、红绿色盲基因的位置:X染色体(该基因是隐性的)
Y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缺少与X染色体同源的区段而没有这种基因。因此红绿色盲基因随着X染色体遗传传递。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表现型
正常
正常(携带者)
色盲
正常
色盲
4、人类红绿色盲(伴X隐性)遗传的主要特点:
(1)红绿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原因:女性中同时含有两个患病基因才是患病个体,含一个致病基因只是携带者,表现正常。而男性中只要有一个致病基因就是患病个体。
(2)交叉遗传。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女性色盲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有病。
(3)一般为隔代遗传。第一代和第三代有病,第二代一般为色盲基因携带者。
5、伴X隐性遗传的其它实例:血友病、果蝇的白眼。
八、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显性遗传病
十、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性别决定的其他方式:ZW型
⑴雌性:(异型)ZW,雄性:(同型)ZZ。
⑵分布:鸟类,蛾蝶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⑶实例:芦花雌鸡(ZBW)和非芦花雄鸡(ZbZb)交配,F1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是ZBZb芦花雄鸡ZbW非芦花雌鸡。
十一、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方法
第一步:判断是否为伴Y遗传。
第二步:判断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第三步: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
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患病为伴性,父子有正非伴性(伴X)。
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患病为伴性,母女有正非伴性(伴X)。
来源:广东高考在线,如有错漏,欢迎留言指正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