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街古道上的慢时光

儿童白癜风怎么治好 http://pf.39.net/bdfyy/

1

上午8点钟的阳光从廻龙关的门楣上方漏进来,给庸懒的窄巷带来些许澄明的气息。窄巷确实很窄,两旁的房子碧瓦飞甍,连墙接栋,虽不高,但以两面夹攻之势,生生把古道挤瘦了。唯有坚硬的麻石一块紧挨一块地团结着护住身下的道路,集体抵御城镇化进程带来的步步蚕食,哪怕一代又一代的人把它们踩成了古旧的青铜色。

我所提到的廻龙关,并不是人们常看到的威武高大的门楼,它只是夏街古道的起点,与客家围屋的院门并无二致。回转头稍远一些就是增城的母亲河增江。按照门牌序号来论,这里是街尾,怎能说是起点?廻龙关以南对接的是古横街口码头,在没有公路的古代,交通全靠水路和可供马匹行走的驿道,无论是衣锦还乡的学子、走马上任的县官,还是来增城巡察的上级官员,横街口码头是进城的必经水路驿站。上了岸,又必由廻龙关踏上麻石大街,北行抵达通明门,才算是进入了县城。我这样一说你就知道,廻龙关的物理长相虽不起眼,精神长相却内涵丰富。

“年,广东省启动了南粤古驿道保护与利用工作,至今已经发现的古驿道遗存多处,陆路遗存条,总长.44公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年年底,广东省文物局发布南粤古驿道15处重大发现,其中广州有2处,分别是莲花书院遗址、夏街古道,都在增城,其中夏街古道是广州市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试点。”增城古村之友协会的原菊向我介绍。当她的这些话语如轻风般在我耳际拂过,我已站在夏街古道的廻龙关好一会儿了。

只因年岁太久远,作为古代官府修建或民间自发修筑而成的驿道,已在文化遗产的视野下若断若续,若有若无。这种当年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和人员往来的主要交通线路在时光的不断叠加中渐渐失却清晰的轮廓。而在增城的夏街,竟还藏着这条余米的麻石古道,经权威媒体公布后,倾羡的目光齐齐投射到这条名不见经传的古道上来,“广州境内的城区仅有且保存完好正在使用的古驿道”一时成为传颂的要点。然而,这并未给谦恭低调的增城人带来多少欣喜。夏街古道执着的延存,本身就是一种不可言喻的态度和底气。这许多年来,增城人与古道共日月同生息,早已不可分割,对于外界的友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daoyanazz.com/yyxj/103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