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阴囊湿疹,俗称“绣球风”,属中医“肾囊风”范畴,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皮肤病。此病瘙痒严重,渗出流滋,常反复发作。患者常因搔抓、不适当刺激引起疼痛或继发感染。饮酒吃辣或睡眠不足,可诱发或加重病情。
中医将阴囊湿疹分为虚实两型进行辨证论治。
1.湿热糜烂型
多是由于平素常食辛辣肥甘食物,加上暑热潮湿,汗液浸渍,内裤摩擦阴囊而引起。阴囊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灼痛、奇痒难忍。
药用:土茯苓30克,苦参、白术、黄柏、荆芥、防风、蝉蜕、牛膝、车前子、地肤皮、白藓皮、陈皮各10克。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药汁毫升,分2次温服。
2.血虚干燥型
多由急性期转变而来,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阴囊皮肤增厚粗糙,颜色暗红发黑,瘙痒难忍。
药用:生地、当归、薏苡仁各15克,白芍、川芎、革薜、黄柏、赤茯苓、丹皮、泽泻、滑石、通草各10克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药汁毫升,分2次温服。
3.外用方
急性阴囊湿疹:杏仁20克,鲜蒲公英60克,野菊花、苦参各15克,大黄、黄柏、黄芩各10克。水煎取汁放凉后湿敷,每日2-3次。然后用青黛散(青黛、黄柏各60克,煅石膏、滑石各克,共研细末)干扑患处。
慢性阴囊湿疹:泽漆(俗名猫眼草)克,加水浓煎后去渣取汁以文火熬成膏状,每日2次外敷。
验方1、蛋黄油外涂
取新鲜鸡蛋3~5个,煮熟,留蛋黄。将蛋黄置于锅中中火烘干,烘至蛋黄焦枯改用猛火,捣碎蛋黄,此时听到蛋黄吱吱响,出现棕色液体———蛋黄油。边压边用勺子取出蛋黄油,以免熬干。每天涂抹患处2~3次,10d左右即愈。
2、海螵蛸粉外涂
海螵蛸6克,炮山甲6克,梅片0.3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装瓶密封备用。用时将药粉涂撒患处。
病例:孔某,男,25岁。患阴囊湿疹7天,局部水肿糜烂溢液,疼痛,奇痒。经抗过敏药和激素等治疗,效果不显。改用上方治疗3天,局部结痴,第5天痊愈。
3、紫苏叶粉外涂
取干紫苏叶共克,其中克水煎取液,浸洗患处;剩余50克在铁锅上炒干,研为细末,涂擦患处,每日1~2次。一般用药3~5天症状消失,巩固治疗1周后可获痊愈。
4、紫草油外涂
配制:紫草20克,大黄5克,黄柏7克。将上药用水冲洗干净,用剪刀剪碎,放入消毒大口瓶内,加入生菜籽油毫升,浸泡20天后即可搽用。
治疗方法:搽药前,先用艾叶煎水清洗患处,揩干后,用消毒棉球蘸紫草油涂于病变部位,每日晚睡前用药1次,如果炎症明显,可每日早晚各涂药一次,一般用药两天见效,最多7-10天可愈。
注意事项患者用荮液洗浴后,局部皮肤应擦干,保持清洁干燥,并卧床休息0.5~1小时,仰卧位屈膝两腿分开,并将阴囊抬高,充分暴露,患部切忌搔抓、摩擦,不宜用热水烫洗,也不要用肥皂、盐水、碱水洗搓,更不能乱搽癣药水等刺激药物。平时应保持局部清洁卫生,穿透气吸湿性能好的纯棉内衣,注意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心情舒畅,饮食宜清淡,忌吃辛辣肥腻食品。
三要三不要要清洁不要污垢
广大男性同胞们,要养成良好习惯,入睡前记得用温水清洗下身。注意清洗顺序,应是先上后下、由前到后的擦洗方向,即先是阴茎、阴囊处,再是肛门处。每次在清洗的时候先将包皮翻起,清除干净包皮垢,洗完后也要保持干爽。
要宽松不要压迫
现代人通常是久坐不动,缺少运动如上班族、长时间开车,这都会使男性私密位置受到压迫,使得供应动脉处血液不流畅,生殖器处于挤压变形的状态,甚至影响其功能。(男性精子数量的减少、不孕不育等都跟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要透气不要封闭
很多男性喜欢紧身牛仔裤,并穿着贴身内裤,“那里”总是潮湿、闷热的状态,自然也就会发湿疹,适当时候也要让它降降温。透透气。
文章来源:中国民间疗法、验方集锦等整理、编辑而成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医院就医
春季养肝重“四调”★★★
有伤、有痛,有云南白药
《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
《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
惊蛰
补肝血、护肾水、助脾气★★★★★★
论癌症★★
《黄帝内经·素问》诊要经终论
《黄帝内经·素问》诊要经终论
“火”是新陈代谢的保证
重用生地可止泻?
家有冰硼散小病不犯难
鱼腥草是天然抗生素,,春天不吃太可惜了!
《黄帝内经·素问》玉版论要
《黄帝内经·素问》玉版论要
医院“代煎药”的猫腻!★★★★★★★★★★★★★★
徐春甫食疗养生特色
十年畏寒证,三石汤治愈★★
张志远教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春天养生的七大禁忌,你做了几件?★★★
“火”是人体的生机
《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
《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
中医药如何治疗肥胖
让美丽由内而外透出来
《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
《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
春寒料峭,女人要美丽,更要懂防“宫寒”!
春补生活原则之动忌防捂四法
慢性肾小球肾炎(1)
《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
《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
老牛眼中的中医经典★★★
十大名医治疗过敏性鼻炎集锦★★
《黄帝内经·素问》五藏别论
《黄帝内经·素问》五藏别论
论中西医学疾病观的差异★★
君子九思,不可不读
落枕怎么办
中医支招:春节过后,如何拯救“受伤”的脾胃?
花生和它一起煮,胜吃无数补药!
恭喜你长得很“长寿”!总结7大长寿特征。
《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
《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
《伤寒论》在线阅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中药炮制知识
中医传统治法
中药学知识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年1月文章汇总
年12月文章汇总
年11月文章汇总
年10月文章汇总
年9月文章汇总
年8月文章汇总
年7月文章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