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肠炎病症状与治疗方案

  鱼鳃霉病是由鳃霉寄生在鱼的鳃上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由鳃霉侵人鳃部引起。主要表现鳃瓣点状出血,呈粉红色或苍白色,鳃丝坏死,腐烂脱落。治宜消毒池水。我国将该病定为进境动物第二类检疫对象。该病是散在性流行,无明显的地区分布。中国广东、广西、湖北、浙江、江苏、辽宁等地均有流行。草、青、鳙、鲫、鲮、银鲴等都可感染,其中鲮鱼苗最敏感,死亡率达90%。白鲢也有时发现该病。

病原体

  我国鱼类上寄生的鳃霉,从菌丝的形态和寄生情况来看,有两种不同类型。

  (1)血鳃霉。

  寄生在草鱼的鳃丝,菌丝体直径为20~25微米,孢子体直径为7.4~9.6微米。仅在鳃小片的组织上生长。

  (2)穿移鳃霉。

  寄生在青鱼、链、鳙、鲮等鱼的鳃丝血管或穿入软骨肉。菌丝体直径为6.6~21.6微米,孢子体直径为4.8~8.4微米。

流行病学

  通过孢子与鳃直接接触感染,借水流或其他媒介物传播扩散。草、青、鲢、鳙、鲤、鲫、鲮、银鲴等都可感染,主要侵害幼鱼,以苗种阶段为甚。1~3月龄鱼也可发病。

  本病主要在5~10月流行,但以5~7月最为严重。水质污浊的鱼池常呈暴发性、急性型流行。

发病症状

  对着光照可见鳃瓣上有点状或块状淤血,形态像大理石状花纹,在鳃耙上还可看到鳃霉菌丛生的块状突起。鳃小片充血、出血、肿大。鳃组织被破坏,鳃失去正常的鲜红色呈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随着病情的加剧,鳃被破坏,呼吸机能受到阻碍,病鱼分散浮于水面,鱼体失去平衡,头部朝下,往下沉后即刻又浮出水面,腹部朝上,如此反复数次而死亡。鳃霉病的出现往往呈急性型,从发病起,如环境条件适宜1---2天内即可大量繁殖,鱼池随即出现爆发性急剧死亡。

诊断

  1、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2、实验室诊断

  病原检查:剪少许病鳃镜检,可见鳃上有棉纤维样的菌丝体。

预防措施

  (1)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并进行消毒。

  (2)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3)加强饲养管理,投喂营养全面、优质饲料,保持水质优良、稳定,将鱼养得健壮。

治疗方案

  1、用生石灰清池

  2、经常保持水的清洁,防止水质恶化。

  3、经常发生本病的地方,不能用水草沤肥,改用混合堆肥。

  4、发现本病迅速加入清水或将鱼移到水质较瘦的池塘或流动的水体中。

  5、用50千克芭蕉心切碎加食盐1.5---2千克,再加乐果50克拌均投喂,每50千克鱼投喂2.5千克上述混合饲料,效果较好。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哪家好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院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daoyanazz.com/yyxj/6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