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的时候听我家月嫂说,她之前服务的一个客户的孩子,得过一次鹅口疮,孩子不吃奶使劲哭闹,特别可怜,但是这位客户家里其实是非常注重卫生清洁的,可以说是到了有洁癖的程度,给孩子使用的奶瓶、奶嘴之类的每天都会高温消毒,妈妈喂奶的时候也会用消毒纸巾擦拭乳头,因为宝宝老吃手,妈妈害怕孩子吃到细菌,也会经常用消毒湿巾擦拭宝宝的手,尽管如此小心翼翼爱干净了,但是宝宝还是得了鹅口疮,医生检查完以后,说:这是过度清洁惹的祸。
鹅口疮是什么呢
鹅口疮也叫“白口糊”,是一种叫做白色念珠菌的真菌感染导致的,当出现下列状况的时候,就说明宝宝得了鹅口疮了:
宝宝的口腔黏膜以及舌头表面附着一层白膜如果用棉签或者纱布轻轻擦拭,不易擦掉如果强行清除,会发现白膜覆盖的地方发红、渗血宝宝感染鹅口疮会因为有痛感而哭闹、拒绝吃奶、拒绝进食。
宝宝为什么会感染鹅口疮呢
如果没有深入了解白色念珠菌的话,一定会认为是因为不讲卫生,没有护理好宝宝才会得鹅口疮,家长开始反思是不是奶瓶没有洗干净、是不是哪次喂奶前没有认真清洁乳头,但其实,鹅口疮的感染并不是因为家长的清洁力度还不够,引起鹅口疮的原因如下:
1、人体内的菌群发生紊乱
首先,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任何人都有可能接触到,而接触到白色念珠菌但又没有被感染的原因在于,我们体内健康而稳定的细菌抑制住了白色念珠菌的繁殖,容不得它放肆。
而被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人,则是因为体内的菌群发生了紊乱,不够稳定强大,被敌人攻上了山头。
所以,任何人都有可能感染鹅口疮,只不过婴儿感染的概率过大,因为他们的肠道菌群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如果再遇到菌群紊乱,阵脚大乱,就无法防御白色念珠菌的攻击,进而感染鹅口疮。
2、不当的养育习惯
前面说到鹅口疮的感染和菌群是否稳定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中很多养育行为都会破坏宝宝的肠道菌群,比如:
过度清洁/消毒总是使用消毒湿巾给宝宝擦手、擦嘴,擦拭妈妈的乳头、宝宝的奶瓶等用具,本想着消毒能够抵御病菌病毒的危害,没想到却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啊,把宝宝体内的有益细菌也杀死了,破坏了肠道菌群环境。
我们不可能生活在一个无菌的环境里,我们的体内生活着无数的细菌,他们是友军。
3、妈妈的霉菌性阴道炎
如果孕期妈妈患有霉菌性阴道炎,生孩子的时候,当孩子经过产道的时候也会感染鹅口疮。
宝宝得了鹅口疮该怎么办
如果发现宝宝得了鹅口疮,第一时间选择就医,一般情况下,医生会使用制霉菌素甘油、碳酸氢钠,如果鹅口疮反复发作,可能还会开一些益生菌帮助宝宝恢复肠道菌群。
但总原则是:预防大于治疗,谁也不希望宝宝得病啊。
1、适度清洁
虽然说不要过度清洁,但不是说完全就怂管,保持适度清洁就好,比如,妈妈使用清水冲洗乳头即可,不需要使用肥皂等认认真真的搓洗,妈妈乳头上有很宝贵的有益菌,能够帮助宝宝建立肠道菌群,给宝宝去清洁手、脸、口腔也可使用温水,但如果宝宝从外面玩耍回来,就需要使用肥皂清洁双手了。
宝宝的用具,可以使用消毒锅高温蒸汽定期消毒,少用消毒剂、奶瓶清洁剂等洗剂。
2、做好孕前检查
如果是准妈妈,在孕期时就要注意这一点,如果有霉菌性阴道炎,就需要及时治疗。
大家总觉得小宝宝那么柔弱,所以都想给予百分之两百的呵护,这不让碰、那不让摸、不能吃手、这个脏那个脏,其实这样过度保护,反而不利用孩子增强抵抗力,只要做到勤洗手就可以了,有时候,“糙一点”反而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