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荣光》
年6月23日,医院学会关节外科专业委员会社区关节疾病研究学组在京成立。刚刚就任该学组组医院林剑浩教授在就职演讲时表示,学组将不负众望,在全体成员努力下,把我国骨关节炎防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当天,北京大学关节病研究所骨关节病综合防治联盟51家联盟单位也在此集体亮相。这意味着中国骨关节炎(OA)的医院医院前移,骨关节炎综合防治在全国全面启动。
OA防治重心应前移至社区
大会现场
这两个学术组织和医疗机构成立于骨关节炎疼痛管理学术交流大会。6月23日至24日,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科分会关节病研讨会、西藏大骨节病调研工作会、骨关节炎运动治疗康复师培训班也在京召开。
本次会议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医院学会主办,北京大学关节病研究所、北京大学骨科学系关节学组承办,北京厚爱关节健康公益基金会、医院协办。医院孙铁铮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林剑浩教授致辞
大会主席、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主任林剑浩教授在开幕致辞时指出,骨关节炎作为关节外科最普遍的疾病,如何下沉到社区进行防治,是关节外科医生需要挑起的重担。
在全民健康的时代背景下,骨关节炎相关疾病的诊疗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也迫切需要深入研究与探索、革新与进步。此次会议的召开,将为促进全民健康事业的发展,促进医疗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进一步规范骨关节炎疾病诊疗和疼痛管理,培养基层社区骨关节炎防治力量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裴福兴教授致辞
医院学会关节外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裴福兴教授在主持医院学会关节外科专业委员会社区关节疾病研究学组成立仪式时指出,这个学组将从关节疾病的流行病学、病理机制、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和全面探索,为中国关节疾病防治提供更好的建议和方法。他强调说,骨关节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年积累的过程,医生应该防治结合管理此类病人。
中国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目前关节疾病占我国老年疾病的5%以上,对老年人群的危害很大,患者往往到了疾病的终末期才进行截骨、单髁置换、全膝置换等外科治疗。他认为,林剑浩教授提出的社区关节疾病防治思想非常超前,它从“健康中国”的国家层面出发,提出前移骨关节炎疾病的防治重心,提倡在社区防治结合对此类疾病加以管理,具有重大社会意义。
孙铁铮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裴福兴教授为林剑浩教授颁发学组组长证书
裴福兴教授和林剑浩教授为学组副组长颁发证书
裴福兴教授和林剑浩教授与部分学组成员合影
在学组成立仪式上,裴福兴教授为林剑浩教授颁发了学组组长证书。裴福兴教授和林剑浩教授为学组副组长:医院廖威明教授、福建医院张文明教授、医院田华教授、医院孙铁铮教授,以及40名学组委员颁发了证书。
骨关节病综合防治联盟成立
北京大学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自年成立以来,吸引了千余名全国各地的医师前来进修学习。应广大进修医师的要求,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和卫生健康服务下沉,林剑浩教授发起成立北京大学关节病研究所骨关节病综合防治联盟。
该联盟现有51家成员单位组成,遍布全国16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37个城市和区县,其中包括20医院、5医院和26医院。
该联盟将以北京大学关节病研究所为主导,搭建联盟之间的临床医疗合作与学术交流互动平台,持续加强联盟单位的学科建设,带动联盟单位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开展医疗、教学、科研、护理、康复、人员培训以及技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联盟合作形式包括:北京大学关节病研究所将优先接收来自联盟单位的进修学员;联盟单位可优先获邀参加北京大学关节病研究所举办的技术培训、继续教育项目及学术活动;可优先组织联盟单位专项进修班,并开展联盟单位巡讲;联盟单位可优先与北京大学关节病研究所建立云会议学术交流互动平台;联盟单位在分级诊疗中可以享有优先转诊,参与疑难病例讨论云会议;联盟单位可优先获得临床专业技术普及与推广及科研课题合作。
医院谷强院长发言
在联盟成立仪式上,医院谷强院长代表联盟单位发言,表示要在联盟带领下,吸收优质医疗资源,提高分级诊疗质量,有信心以医院的高标准做好社区关节疾病防治工作。
医院继教处张潇潇处长发言
医院继教处张潇潇处长则表示,该院关节病研究所和骨关节科在全国拥有领先的学术影响力,科室在临床教学和进修生的培养方面倾注了所有的教学资源,医院和科室之间的合作桥梁,医院对进修生资源的重视,愿意助力基层卫生医疗技术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林剑浩教授与周殿阁教授为联盟单位颁发证书
林剑浩教授与医院骨关节科副主任周殿阁教授一同为51家联盟成员单位颁发证书。
有意加入该联盟的单位,可以登录医院骨科网站,或致电科室电话(-)与陈照宇联系。
OA社区管理:创新理念、智慧教育
本次会议邀请到国内外在骨关节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医疗机构和科研单位进行高水平的专题讲座,荟萃了骨关节疾病诊治的最新进展。
周脉耕主任作报告
在骨关节炎现状与分级管理环节,国家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周脉耕主任向大家介绍了我国骨关节病的疾病负担情况。他利用我国骨关节病大数据,以及患者基于伤残所致寿民损失年(YLD)——即因骨关节病所造成的生活质量下降的时间,对我国骨关节病的疾病负担进行了概括介绍。
张向东主任作报告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张向东主任就北京社区卫生政策与发展作了报告。他着重介绍了北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如何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来提升签约居民获得感。
余楠生教授作报告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主编、广州医院余楠生教授介绍了他们对严重骨关节炎病人的康复治疗经验,并指出当前我国针对不接受手术治疗的严重骨关节炎患者治疗滞后、不规范的现状。
卫小春教授答疑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山西医院卫小春教授,就与会者关心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医院不断出现的“矛盾”指出,基层医院应在提高待遇、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努力,做好常见病和慢性病的管理,医院真正以治疗疑难危重病为主。此次骨关节病综合防治联盟的成立,就为优质医疗技术资源下沉提供了平台,他对林剑浩教授为骨关节疾病社区管理倾注的心力表示钦佩。
张维亚教授作报告
在骨关节病社区预防环节,英国诺丁汉大学医学院的张维亚教授结合其相关研究,阐述了骨关节炎疼痛机制,强调了骨关节炎的疼痛原因不仅在关节局部,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呼吁大家重视骨关节炎的心因性疼痛。
张余庆教授作报告
美医院的张余庆教授作了骨关节炎疼痛流行病学的专题发言。他通过详实的流行病学数据,给大家介绍了我国症状性骨关节炎的发病现状,以及我国症状性骨关节炎的区域分布情况。但他同时提到,目前的流行病学研究尚没有挖掘出明确的症状性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
在大师讲骨关节炎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医院张英泽教授,与我国关节外科泰斗、原医院院长吕厚山教授,分别作了专题报告。
张英泽院士作报告
张英泽院士以《珍“膝”一生》为题,介绍了他在膝关节截骨矫形保膝方面的经验。他创新性发明了胫骨高位截骨的配套器械,以及四点固定钢板和可吸收楔形垫块,针对一些严重内侧膝骨关节炎患者开展截骨矫形手术治疗。张院士从他的临床实践经验出发,认为骨关节炎关键在于矫正畸形,即使严重的骨关节炎患者,在畸形力线矫正、关节负荷平衡后,软骨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再生。
吕厚山教授作报告
吕厚山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关节病诊治临床经验,给大家分享了自己对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Charcot’s关节炎、血友病性关节炎等关节病诊治的一些体会。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在关节病诊治中的一些困惑,寄语后辈们继续在关节病领域深入研究,揭开关节病的深层面纱。
专家授课
随后,来自广州医院的邬培慧教授,介绍了该院利用新媒体、智能手机APP等手段开展骨关节炎社区管理的相关经验;来自福建医院的张文明教授,介绍了他们在互联网医疗在社区慢病管理的尝试;医院的曾学军教授,分享了她在骨关节炎止痛药物应用方面的经验;林剑浩教授在骨关节炎科普与自我管理方面已做了深入实践,他指出我国当前慢病科普教育方面的匮乏和乱象,认为利用北京治白癜风好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