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娟娟
医院
案例介绍:
患者1小时余前干活时被机器挤伤左手收入院。见左手背皮破流血,疼痛剧烈,小指及食指背伸力弱,腕部疼痛,不敢活动,左手及手指麻木,当时无昏迷,无心慌胸闷,无头晕恶心,医院就诊,行拍片检查,阅片见:左手大小多角骨骨折。家属诉已行CT检查,未见影像资料及报告。并于当地给予肌注破伤风抗毒素治疗。患者及家属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以“左手挤压伤”于-4-20收治入院。
既往体健;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家族遗传病及传染病史。
积极完善术前检查,急症手术行清创缝合+肌腱吻合术,给予抗炎对症、消肿改善微循环、神经营养治疗。患者术后第1天,诉左手疼痛明显,伤口敷料轻度渗出,手掌及手背肿胀严重,张力大,手指血运可,浅感觉障碍。
主任医师查房,患者手掌张力大,存在骨筋膜室综合症可能,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说明病情严重性。于09:05急症去手术室行切开减压术,返回病房后给予抬高患肢,石膏外固定,血运好,给予抗炎消肿药物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16:20患者仍诉患肢疼痛,心慌,面色苍白,敷料渗透,给予换药治疗,给予应用心电监护,血压/68mmhg,心率为78次/分,急查血常规、电解质。红细胞:3.17×10^12/L↓;血红蛋白:93g/L↓;红细胞压积:0.↓;血小板:×10^9/L;C反应蛋白:68.31mg/L↑给予补液治疗。夜间敷料渗透明显,给予换药2次。
4-:00查房时患者仍诉患肢疼痛不适,患肢伤口敷料渗透,打开敷料,伤口渗血明显,局部未及明显波动感,挤压无积血流出,手指血运可,浅感觉仍迟钝。考虑有可能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反复追问患者及家族中有没有存才出血难止的病史,患者家属说亲戚拔牙时出现流血不止,差点危机生命。
立即复查血常规,红细胞:2.44×10^12/L↓;血红蛋白:72g/L↓;红细胞压积:0.↓;血小板:×10^9/L;C反应白:.43mg/L↑患者凝血六项:凝血酶原时间10.7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6.4秒,特请血液科会诊协助诊疗,高度怀疑血友病的可能。
15:00患者伤口渗血多,呈贫血貌,心率次/分,遵医嘱给予红细胞ml、血浆ml静脉输入,无反应。18:35患者面色苍白、乏力,伤口创面渗血严重,并出现发热情况,贫血貌严重,监护示心率次/分,血压/60mmhg。
患肢抬高,伤口敷料渗透明显,打开敷料,伤口仍渗血明显,局部未及血肿。主管医师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说明患者凝血机制障碍,血友病可能性比较大,鉴于我院条件有限,不能确诊及治疗,医院诊疗,患者及家属商议后同意转院。
分析总结:
1.通过上述案例,我查阅一些资料,首先我们认识一下“血友病”。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原因是患者缺乏一种或多种重要的凝血因子(Ⅷ,Ⅸ,Ⅺ因子),大多数患者先天患病且有家族史,女性携带,男性发病。血友病的发病率约1/10万。根据所缺乏凝血因子不同,分为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缺乏),血友病B(凝血因子Ⅸ缺乏),血友病C(凝血因子Ⅺ缺乏),其中以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缺乏)较为多见,约占85%,根据凝血因子缺乏的严重程度不同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1]。自发性出血或止血困难是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
2.血友病发病率低,临床少见,医护人员对血友病认识不足,易被忽视
3.护士入院评估及急症患者术前检查不完善,未问及家族及遗传病史
4.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引流后渗血较多,易被本科疾病特点掩盖病情
5.患者有意隐瞒遗传病史、家族史
经验分享:
1.观察病情不局限于本专业疾病,应用评判性思维思考问题,减少误诊、漏诊的可能
2.对患者入院评估不仅要询问既往病史,更要询问家族史及遗传史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