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法古称角法,又称吸筒疗法,是因为古人以兽角做罐治病,故而得名。现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气等方法造成罐的负压,使之吸附施术部位通过负压、温热、调节等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
治疗特点
1.经济实用,疗效显著;
2.操作简便,易学易用;
3.异病同治,重在调整;
4.使用安全,便于推广;
罐的种类
角制罐
竹筒罐
陶瓷罐
玻璃罐
抽气罐
拔罐作用
1.温通经络、活血化瘀;
2.祛风散寒、消肿止痛;
3.培元固本、扶正祛邪;
临床上常见的几种拔罐疗法
1、药物罐
2、玻璃罐
3、抽气罐
拔罐原理
负压作用:产生负压时,局部组织高度充血,皮肤表面有大量气泡溢出,从而加强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同时负压可以吸出病处的寒湿瘀毒,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坏,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
温热作用:可使局部使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的废物、毒素排出,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增强局部耐性及机体抵抗力,通过反射机制而调节全身,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调节作用:首先是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使患部皮肤相应的组织代谢旺盛,吞噬作用加强,促进机体恢复功能,阴阳失衡得以调整,使疾病逐渐痊愈;其次是调节微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再次提高免疫力,刺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防病抗病能力;最后调节肌肉功能,能促进汗腺和皮肤腺分泌,增加关节、肌腱弹性与活动性,从而解除肌肉疲劳、粘连状态,并防止肌肉萎缩。
拔罐适用范围
适应范围较为广泛,如头痛、腰背痛、颈肩痛、失眠及风寒型感冒所致咳嗽等症状,消化不良、疮疡、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等。
拔罐疗法的禁忌症
1.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白血病患者不宜。
2.全身高度浮肿者、皮肤过敏或有溃疡破损者不宜。
3.高热、抽搐、痉挛等证以及孕妇均须慎用。
拔罐部位皮肤颜色不同所提示的不同病症
▲拔罐印紫黑而暗:提示供血不足,行经不畅,有血瘀现象。
▲拔罐印发紫并伴有斑块:表示寒凝血瘀症。
▲拔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不一:表示气滞血瘀症。
▲拔罐印鲜红而艳:表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拔罐印灰白,触而不温:多为虚寒或湿邪。
▲罐体内壁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
▲罐印表面有皮纹或微痒:表示风邪或湿症。
▲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水,是湿热毒的反应。
拔罐注意事项
1.应用闪火法时,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
2.拔罐时火罐一定要吸紧肌肤,否则效果就差。
3.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入罐内,火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火罐。
4.拔罐时要注意保暖,勿使患者受风寒,以免影响疗效。拔罐后一般局部皮肤会呈现红晕或紫绀色瘀血斑,此为正常现象,可自行消退。
医院
针灸推拿科
成立于年,以非药物治疗为主,集临床、教学、养生、康复为一体,是平昌县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年被评为“省级重点中医专科”。
主要采用针灸、推拿、小针刀、银质针导热疗法、中药热奄包、中药薰蒸、中药粒子导入、刮痧、拔罐、四维牵引、音频电疗、中频电疗、功能康复、中药外治等技术治疗面神经炎、颈椎病、腰椎病、头痛病、眩晕病、关节病、骨病、骨质疏松症、骨质增生、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风后遗症、失眠、软组织疾病、痛风病、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曾医生:
魏医生:
任医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