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让问题化学习力可见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注重“以人为本”,倡导探究式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解决问题。情境教学是问题产生和问题解决的关键,将情境教学融入问题化学习中,让学生的“问题”源于情境又终于情境,我觉得更能兼顾学科教学目标、教师作为引导的以“学”为中心的三位一体问题观,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益和学习质量。

·

一、情境创设,教学目标问题化

·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创设情境过程中,要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有感触、有共鸣。在创设情境时,可以将抽象的生物学知识转变为学生能直观感受到的日常生活场景、新闻事件和科技故事。从这些具有一定真实性和现实意义的教学情境出发,将学生生活经验和生物学教学目标建立联系。

·问题情境1·

海上航行时,人为什么口渴了不能饮用海水?

海水浓度通常要高于我们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如果在口渴时饮用海水,会使我们的血浆渗透压进一步升高,我们就会越来越渴,机体也会因此失去水的平衡,严重时还会导致生命危险。

问题情境对应的教学目标是应用原理解释由于水和电解质失衡引起的人体脱水现象。

·问题情境2·

马拉松比赛中,中途补给葡萄糖水有什么作用?

葡萄糖是主要能源物质,运动员补给葡萄糖后能产生更多的能量用于运动。

问题情境对应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葡萄糖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

二、情境感知,构建问题系统

·

“抗体”复习课情境案例: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已正式提出,对重型、危重型病人治疗措施“可采用恢复期血浆治疗”——采集恢复期患者的血液,经过分离处理后,将富含抗体的血浆输注给患者的治疗方案。

针对情境,老师提出的问题:恢复期血浆疗法的原理是什么?

学科问题:人体内的特异性免疫;血浆的成分;生物工程制备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抗体在细胞内合成、分泌过程及其作用。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为什么治疗患者需要恢复期患者的血浆?

怎么判断患者是不是属于重型和危重型人群?

为什么恢复期患者的血浆能治疗新冠肺炎患者?

恢复期患者体内的抗体是怎样产生的?

输血者要达到哪些要求才能给患者输血?

这样的输血方式对患者有风险吗?

为什么这种方案只针对重型和危重型人群?

有其他替代方案吗?

经过讨论,确定本节课重点探讨的三个核心问题:

1、恢复期人体内针对新冠病毒发生了哪些免疫反应?

2、抗体在重症患者体内有什么作用?

3、根据恢复期血浆疗法的原理可有更安全的替代之法?在学生解决核心问题的过程中,推动教学进程,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

三、情境分析,衍生问题

·

“学贵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启动思维活动的钥匙。在教师创设了能够促使学生迅速且准确感知、理解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情境,可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问题,体会到用生物知识解释或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成功和快乐,培养学生生物规律和原理的应用意识。

“伴性遗传”情境案例:血友病是一种“凝血障碍类”疾病。一旦受伤或因病出血,“血流不止”就成了血友病患者的典型症状。维多利亚女王共有9个子女,都与欧洲各国王室联姻。她的一个儿子是血友病患者,她本人及女儿都正常,但她的外孙中有患病也有正常的,详见遗传系谱图。

学生对系谱图分析之后,会产生以下问题:为什么患血友病的都是男性?这种遗传病和性别有关吗?它的遗传规律是什么?

针对学生的提问,从性别开始分析,明确血友病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引起,从而进一步追问:

问题1:第Ⅱ代患病个体的血友病基因来自谁?

问题2:维多利亚女王的血友病基因究竟传给了第Ⅱ代中哪几号个体?

问题3:维多利亚的女儿都不患病,她们体内有致病基因吗?

问题4:致病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基因?

问题5:图中为什么只有男性才有血友病患者?

问题6:是否患血友病的只有男性呢?为什么?

“小问题”集结成“问题串”,每一个问题提出时都围绕情境,创造出认知冲突,直至问题解决。在知识构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不断提升。

·

四、情境回归,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情境教学最终目的是要应用于生活实践,提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能现在还做不到“躬行”,但作为学科素养的培养也将受益于眼前或将来。如抗体复习课中围绕“新冠病毒在人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选取了多个侧面作为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人体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又完善的防御体系。而这个防御体系是需要勤加锻炼才能维持的,从而崇尚健康生活方式。同时,人类感染病毒会生病,会产生相应免疫反应,人类利用天然免疫的原理制备疫苗来预防传染病。能制备与人体内相同的抗体去检测病原体并应用于治疗。让学生通过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了解抗体在治疗新冠肺炎过程中的重要性,传递了生命科学的实践价值。恢复期血浆疗法虽然有很多局限性,但是为了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全社会倡导恢复者踊跃捐献血浆,也给学生们传递了正能量。展望将来,我们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新冠、可能会有像达菲一样治疗流感的特效药来治疗新冠肺炎,也能通过生物工程制备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来代替恢复期血浆疗法。

·小结·

利用情境引领课堂,学生往往会产生探索问题和寻求答案的内心需要。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小组合作表达和构建问题,师生共同评价优化问题系统。接下来的课堂,就以该问题系统展开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最终又会产生新的问题,需要老师创设新的情境来解决。如图所示:

以情境为主线,把握课堂脉络,以问题为引领,激发学生思维,以任务为驱动,参与情境体验,让学生的问题化学习力得以提升。为此,我们仍需继续探索。

——上海市宝山中学金晓燕

撰稿:金晓燕

供图:金晓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daoyanazz.com/yyhm/82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