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届全国血友病大会将于9月11日-13日在贵州贵阳举办,是最大类型的血友病的专业会议。会议由《中华血液学杂志》杂志社、中国血友病协作组、世界血友病联盟(WFH)主办,医院和医院共同承办。因为疫情的影响,我们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那么今年的会议会有哪些学术方面的亮点呢?王学锋教授带您抢先一步了解。
王学锋教授:FVIII抑制物诊治新探索一、“新的体现”
目前,血友病治疗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对输入的凝血因子无效,这个在FVIII缺乏的患者中尤其显著。这个主要出现于血友病A重型患者,尤其是在一些有严重的基因突变的患者中,这些患者产生抑制物的比率比较高。但是,我们在临床实践当中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患者,同样类型的基因突变,却没有抗体的产生。为什么同样的基因突变,受到同样的刺激,有些患者产生抗体而有些患者不产生抗体呢?经过研究发现,原来在这些没有产生抗体的患者中,多数在患儿的体内我们检测到了母体的细胞,即所谓母婴微嵌合现象。这些微嵌合现象在胚胎期发现,即这个机体在胚胎期有机会接触到凝血因子FVIII,尤其是母亲的凝血因子FVIII。它识别该凝血因子,因此在出生以后就对外源性的凝血因子产生较少的抑制物,即所谓对凝血因子FVIII的免疫耐受。这个在临床治疗上有什么意义呢?最大的意义就是即使发生了严重的基因缺陷导致了重型血友病A,里面仍然有相当部分的孩子,可以通过检测来预测它产生抑制物风险的高低,这对我们预防治疗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二、发展现状目前,对FVIII抑制物的检测往往是在患者治疗无效以后,怀疑它产生了抑制物。将来的工作就要把这个时间点提前,即在患者接受FVIII治疗以前,如果能够推测它抑制物产生的风险,就会对患者更加有利。现在主要是通过检测病孩血循环当中母亲细胞的数量,如果来源于母亲细胞的数量比较多的话,那么这个患者产生抑制物的风险就比较低,这对临床患者是有益处的。目前,有关学者正在进一步完善监测方法学,期待在不远的将来这项技术可以应用于广大患者的检测。三、对患者的建议对FVIII抑制物的检测,患者尤其是患者的家属应该遵循相关的专家共识。目前,检测微嵌合的这种技术还不能普遍开展,对这些患者的情况应该密切的重视。如果患者的治疗效果变差或者没有达到效果,应该考虑到是否有抑制物的产生,遵循医生的医嘱,并对治疗方案进行改进。四、FVIII抑制物诊治的解读很多患者并不一定了解FVIII抑制物的产生,他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