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血友病如果没有治疗、没有知识,那才是最可怕的。
我说,还有一个是比这更可怕的,那就是不听话的血友病熊孩子。
如今的我们,条件已经很好,比起十年前,我们已然进步了不少。我们的治疗,可以去争取到很好的医保政策;我们的血友病知识,可以靠不断地学习去充实。治疗和知识可以说都是步入正轨的,然而,唯独血友病孩子的不听话,似乎是我们大家都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熊孩子真有那么可怕吗?的确,下面我举几个例子,大家一看便知。
例子一:
某孩子,家境很好,当地的医疗政策也很好,有充足的因子供应,完全不愁治疗的问题,这可以说是让很多人都羡慕的一个家庭环境。
然而这孩子不喜欢打针,不喜欢用因子,对血友病一知半解,他觉得因子打多了不好。于是当他出血的时候,每次都是强忍着,除非实在忍不住了再去打因子。这倒是省了因子,一年也就打个十几二十次因子,不多,然而他的发病率却是一年四十次以上。
终于有一次,髂腰肌出血,他一如既往地强忍着。直到忍不住了,在家打了两只因子,却没什么效果,医院,在医院折腾了半个月才回家。回家了不老实修养,到处走动,髂腰肌再次复发出血,出血后仍然强忍着不打因子,直至再次住院。
这回出院后可没那么轻松了,由于血肿太大压迫了血管神经,导致髂腰肌以下的皮肤都是麻木的,同时导致膝盖毫无力气。走路时,一个不小心就会因为膝盖无力而摔跤,在摔了几回跤后便再也不敢走路了,因为有一次摔成脑出血,收到过几张病危通知书。神经受损极难恢复,或者根本不会恢复,他膝盖无力已经好几年,毫无改观,于是他要出门的话,要么拄拐,要么坐轮椅。
这孩子才十几岁,家里至今因子储备都非常充足……
例子二:
某孩子,青春叛逆期,在学校不学好,抽烟、喝酒、打架,什么都干。
每次打架受伤后,都是用大量的因子恢复,身体每况愈下。这还不算,他还整天学学校里的小流氓,不喜欢穿衣服,冬天下再大的雪也是一件薄外套,一件薄内衣,家长要求他多穿点衣服,但他死活不愿意。
于是在一次打架后,大量的因子打下去,效果并不好,因为平时穿的太少,体质太差,一直高烧不退,病危通知书都下达了几张。
幸运的是最后还是恢复了,这回不敢打架了,但要他多穿点衣服,比杀了他还难受。不多穿衣服让身体长期受到寒冷侵袭,于是身体状况进一步变糟,发病率比学坏之前翻了几倍,有好几个关节眼看着就要残了,家长毫无办法……
例子三:
某孩子,从小顽劣,不听管教。家长苦口婆心的劝导毫无作用,让他不要乱跑,他跑得比谁都快,让他不要乱蹦,他蹦得比谁都欢。
一次和小朋友们一起疯跑,结果摔跤了,摔到了脑袋,但没引起注意,也不告诉家长,仍然继续了几个小时的疯跑。直到当天晚上昏迷了才知道是颅内出血,送医院抢救,花费无数。
出血恢复后以为无碍了,却因为这次颅内出血得了癫痫。之后,癫痫一发作就是摔跤,一摔跤又是脑出血,如此的循环往复。有一次爬楼时癫痫发作后再一次摔跤,不仅脑出血,还摔成了小腿骨裂。骨裂后依然顽劣,由于打石膏造成关节僵硬,却不愿做康复训练,导致骨裂的肢体无法复原,最终残疾,这边厢癫痫时不时又发作,家长苦不堪言……
例子四:
某孩子,家境不好,当时医保政策也不好。孩子膝关节僵硬,伸不直。他的CT报告单显示,关节并未变形,软骨也未磨损,只是单纯的制动时间过长而导致关节的僵硬。我对家长说,为什么不早些恢复关节活动度,原本可以不僵硬的。家长说,孩子怕痛,不敢动,整天看电视玩手机,他不关心自己。
既然已经僵硬了,我给出建议,要么物理矫正,要么手术矫正。家长表示家境不允许,只能选择物理矫正,医院做物理矫正,医院太远,二是费用过高。
所以只能选择在家里做物理矫正,但做了几次后,孩子强烈反抗,因为怕疼,怕出血。当时条件很差,没办法用因子保护矫正的全过程,只能冒险矫正,但孩子不敢矫正,宁愿选择残疾也不选择疼和不一定的出血。
至此,孩子错过了最佳的物理矫正时机,原本可以不做手术就很有可能恢复正常的。
几年后,家长再次找我,表示家境好转,想去手术。医院拒绝做手术,理由是:一、由于伸不直,没办法锻炼,肌肉严重萎缩,达不到手术标准。二、关节弯曲度逐年加大,已经失去手术意义。
又过几年,医院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做手术,建议他去试试。得到的答复是,家长是同意的,但孩子已经习惯了残疾,怕挨刀子,孩子自己不愿意折腾了……
例子五:
大约五年前,一个病友家长带着血友病孩子来我本地串亲戚,顺便来我家要我看看孩子的踝关节。
看过CT和核磁共振的报告后,我感觉孩子的踝关节除了有点积液外其他都还好,比我的踝关节情况要好很多,连医生也说不用手术,建议在家保守治疗。
家长表示,每天打一针因子,但还是每天出血。我大感奇怪,孩子的踝关节并未有明显的滑膜炎之类的病变,只是有些积液,或者是淤血,滑膜有些增厚,应该不至于每天打针还会出血。
之后我观察到,孩子并非一般的顽劣,他甚至冲出我的家门,跑进小区别的单元楼里去疯玩。家长表示,孩子从小顽皮,管不住,每天都这样疯,家长已经放弃不想管,任由孩子每天爬上爬下,跑出跑进。
我这才恍然大悟,难怪家长并不怎么呵斥住孩子在我家的放肆行为,也不制止孩子疯跑。每天打针,打完针再这么折腾,这样如果能控制住反复出血才是真的奇了怪了。
我对家长说,打完因子应该制动,应该好好休息,养病养病,你不养,病如何好得了?家长说,没办法,他安静不下来,你给想个办法吧。我苦笑道:干脆别给他打因子了,他不知道其中的厉害,没受过苦头,他是不长记性的,家长再不想办法扭转这一切,孩子早晚会被自己害死。
没多久,孩子家长给我打电话,问我去做手术行不行。我说,你家孩子情况很好,医生都不建议手术,并且关节没什么病变,手术该做哪里呢?你孩子不是踝关节的问题,是管教的问题。
又过了一段时间,家长把新的检验报告单给我看,这回已经出现滑膜炎了,问我可不可以手术。我说,可以,但手术后如果不好好休息,一切都白搭。
果不其然,孩子滑膜切除后,依然如故地疯跑,也依然如故地出血了,失去滑膜的关节吸收能力变差,出血后的积液比以前更多了。
如此过了几年时间,孩子跑不动了,因为出血更多,别说跑步了,连站着都疼,恨不得天天坐轮椅,踝关节的情况已经非常糟糕。家长对我说,我们想去换个人工踝关节,但医生说一般不做踝关节的置换,只建议做踝关节融合术,他以后就没有踝关节了……
这些例子说完了,大家不要认为这些都是孤立事件、是偶尔发生的,这种事情往往不少。
有多少孩子小的时候其实没怎么出血,但就是因为不听话,自己作践自己,导致出血越来越多,导致病情慢慢恶化,原本可能是轻型血友病的发病率,到最后都变成了重型血友病的发病率。
我写出来的只是五个例子而已,而没写出来的,我却不忍心全部说出,实在有太多的孩子就毁在了这个不听话上,血友病真没那么可怕,最可怕的,却是这一个个少不更事的熊孩子。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熊孩子?熊孩子是怎么来的呢?
我的观点是,熊孩子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教育失败,教育的失败最终造成孩子们一个个都脑袋空空,不知道成天在想些什么。
熊孩子脑子里往往是一团浆糊,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歹,认不清是非,分不了轻重。熊孩子大多数的特点都是没有志向、没有理想、没有信仰、没有内心的强大,他们常常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不知道自己需要怎样去做,不知道得了病就应该好好配合治疗,他们更关心怎么样去吃喝玩乐,因为“都得病了,再不好好享受人生,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这是包括许多成年患者在内都拥有的荒谬思想。
有些整天说家里没条件治疗的孩子,说自己用不起因子的孩子,但是他们的QQ会员、黄钻、绿钻各种钻都点亮了,各种游戏也点亮了,游戏的VIP等级都还不低,更有甚者,一边拿着苹果手机,一边说着自己条件太差……
有钱玩游戏,有钱买苹果手机,就没钱买药是吗?有功夫整天玩游戏沉迷自己,整天吃喝玩乐毁掉自己,却没工夫去调整自己的身体是吗?
我们有再好的血友病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又有什么用呢?我们就算有再好的治疗,每天打因子不还是每天出血吗?
他们已经自己关闭了自己,从心理上除了自私自利的吃喝玩乐,其他什么都不考虑,这让那些心急如焚的家长怎么办?他们连自己的身体都漠不关心,你能指望他们关心关心父母?你能指望他们孝顺父母?在《第一辑》关于《孝顺》这一节里,我就说过,不孝顺的孩子将来是怎样的?能指望他们将来有一颗真诚之心来对待他人吗?能指望他们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寻得一桩好婚姻吗?
就像“例子一”当中的一样,一些孩子,死活不愿意打针,并不是条件不好,他们往往有较好的医保,能够较方便地买到药,可以说经济上没什么负担,但他们非得是要痛到受不了了才会去用因子。
他们往往有很多理由,有真的不懂治疗的,有怕产生抗体的,有怕打多了对自身不好的,有不在乎出不出血的,有心里烦闷赌气就是不打因子的,还有就是单纯的不想打针的,等等等等很多的原因,这些原因的存在,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
对此我常常劝慰这些病友,咱们的观念一定要改正过来。首先,你们有医保、有因子,家庭没什么负担,就应该是在出血的第一时间打因子,早打因子和晚打因子,不仅恢复的时间不一样,最重要的是损伤的程度也不一样,而损伤造成的后遗症,并不是一件容易处理的事情,咱们一定得警醒。
我们知道国外很多人在预防治疗,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两个,一个是免费用药,一个是零出血。发达国家的免费用药可以做到,零出血还没办法实现,但也基本实现了,他们也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而努力着。
反观国内,尽管免费用药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我们至少仍然要朝着零出血的方向而努力。有条件的,在合理避免抗体的情况下最好选择预防治疗,就算没有条件预防,也需要在出血的第一时间止血。
疼的受不了了再打因子,基本等于没打因子。因为疼也受了,损害也得到了,这个时候打因子只能很慢的给你止疼而已,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意义。况且现在又不是很难买到药,又不是没报销,何苦这样折腾和作践自己呢?等到你们变成我举的这五个例子里的孩子一样时,那后悔药是买不到的。
我们必须要清楚,出血与不出血的巨大差别,做恢复与不做恢复的迥然不同,健康关节和受损的关节也是截然相反的,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我们生活的质量。
我常常劝他们,将来还有几十年需要度过,我们需要学习、工作,需要先养活我们自己;我们将来还要娶妻生子,还要赡养父母,要养一家子人,任务很重,不能懈怠了。如果不好好治疗的话,不好好恢复的话,我们不说其他的了,我们自己能不能养活自己呢?总不能拖着自己的病体,一直这样过下去吧?现在你们是父母在养你,等你成年后呢?想过后路吗?父母能养你一辈子吗?
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孩子都有因子了,真幸福,比我们老病友那时候好多了。
没错,有药可用的确是幸福的。但换个角度来想,他们真的幸福吗?
当有因子之后,我们突然从一无所有变得抓住了一个救命的稻草,而不少人,并没有利用救命稻草上岸,而是继续待在原地,不知道危险的靠近。他们过分的放纵,过分的迷信,以为有因子就万无一失了。
他们除了因子其他什么都不考虑,不考虑关节的逐步变差,不考虑发病率慢慢的增加,不考虑是否要恢复身体。在他们的治疗观念里,因子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直接用手术解决,心理的脆弱使他们不愿意过多的折腾、不愿受苦、不愿付诸行动,他们总想着能手术一次性解决问题多痛快啊,谁会愿意去慢慢的做理疗康复?
这就是现在熊孩子的普遍心理,脆弱的很、娇气的很、不听话的很!他们一边用着因子一边出血,然后慢慢的残疾,我们能说这残疾是血友病的错吗?我能说这残疾是熊孩子他们自己作死作出来的吗?
我真不理解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喜欢顽皮的孩子,他们一致认为,顽皮的孩子就一定有出息。所以当顽皮的孩子出现了,他们不但不警觉,反而非常高兴。一旦孩子不顽皮,他们反倒要愁眉苦脸了。
这是一个多么颠倒的想法。
我们都知道,心静的孩子他能够静下来读书,这才是真正的有出息,而静不下来顽皮的孩子,想要出一个学霸之类的,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孩子活泼一些可以,因为那是天性;孩子少不更事一点也行,因为毕竟没有经历;哪怕孩子顽皮一点也对,因为没有不犯错的孩子。犯错了,咱们改过来,这才是我们的成长,才是正常的人生轨迹。而不是一味地顽皮,乃至顽劣,直至家长都控制不住,直至自己最终把自己折腾死!这已经不能称之为顽皮了,这是什么,这是害人害己的熊孩子!
心理往往是我们的第一道关口,如果过不去,那可就遭了。
血友病患者的偏激性格普遍存在,不光熊孩子有,许多成年人也会有。
偏激的人群里,往往学了点知识便趾高气昂的,对医生指手画脚,对病友老前辈无理取闹。一会儿说这里不科学,一会儿说那里不科学,而真正科学的,只有他自己。
人家吃花生衣是用来补血的,他就说花生衣没有用,因子才是唯一。问题是,因子是补血的吗?
好吧,他回过头又说花生衣补血是中医范畴,没有科学依据,你缺血了打个红细胞就可以。他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中医里补血的人,不完全代表他缺血或者贫血,红细胞和补血,往往不是一回事。
你如果说用热醋压腿管用,他就会说热醋治不好变形。哪怕热醋压腿治愈的病例站出来现身说法也不行,他不承认。
你说淤血太顽固了散不了血,用点活血药吧。他就说血友病只有因子没有其他,你要散血只能是打因子。
你说出鼻血的多数原因是上火引起的。他说这是自发出血,上火的说法也属于中医范畴,没有科学依据。
你说不用迷信含量,他说含量决定一切。
你说关节活动度没问题,走路不疼,就不用换人工关节。他就说你太不科学,你早晚得换,因为他早就换了。
你说血友病其实不可怕,他就开始骂街了,他通过一堆的科学数据告诉你,血友病是十分恐怖的,你还没法反驳……
这种心理状态,不仅没办法与之沟通,也很容易给大家带去误导和负面情绪,这种心理的可怕,可是要大过了疾病的本身。
以上举的这些例子,这种偏激的状态,就像我在《第一辑》当中说的那样。当偏激者有点小成就之后,就很容易从自卑变成了自负,变得自以为是,只有他说的才是真理,其他的都不科学,或者说没有通过科学验证的都不科学。
科学就这样变成了他们的工具,当你的意见和他相左时,他就会说你不科学,哪怕你明明说的是对的,但在被冠以“不科学”三个字之后,你竟然无言以对。
其实,在整个医疗界里,也有一些并没有数据支持的言论和观点在流传,这些言论和观点仅仅停留于理论和猜测阶段,并不是真正的科学。比如多年前流行的随意割掉孩子的阑尾和扁桃体,当时的科学认为这两个身体组织是无用的,与其早晚都要发炎不如早点割掉。但若干年过去后,这些理论都被冠以不科学而推翻了,但在当年那个年代里,他们就管割阑尾叫科学,但其实一点都不科学。在八九十年代,国内流行一种脾脏移植手术治疗血友病的方法,他们认为这是最科学的,然而做过移植手术的病人,竟然没有一人从中得到好处。
何为科学,其实是很难讲清的,哪怕是科学家自己都很难讲清。
我常常在我创建的QQ群里和病友们聊天,有时,我会聊到这么个故事。
故事是说有个医学成就很高的城里的医生去深山里游玩,他一不小心就被毒蛇咬伤了。这个医生找到当地一个偏僻的卫生所,但卫生所没办法给他解毒,医院。医院又特别的远,哪怕是开车回去,医院就肯定必死无疑。当地有个农夫,他有一种草药很有名气,草药是专治本地的蛇毒。于是卫生所赶紧叫来这个农夫,农夫匆忙地带来了自制的草药。但是这位城里的医生因为他的专业素养,他拒绝吃药,并且反问农夫:“你这个药得到科学论证了吗?有效成分是什么?药理是什么?毒副作用是什么?”农夫愣了,他回答不出来,这种自制的土方子哪里会去做什么科学认证。这时卫生所的人急了,对城里医生说:“这药救活了本地很多人,你赶紧吃吧。”医生不信,没有科学认证的药就是不科学的药,怎么可以乱吃,所以他执意要医院,结果就在回去的半路上毒发身亡了。
自认为最科学的医生,就这样死在了科学手里。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不要迷信科学。真正的科学做法是什么,城里的医生如果回到大城市反正必死无疑,农夫的草药也确实治好了不少人,这其实就是经验的累积结果,尽管草药没得到科学界的认证,但人家的药还真管用,这个时候就不要管其他的了,先把药吃了,活命要紧。这都什么时候了,有几个人会在吃药之前先把药理摸透了才吃药的?
并不是说没经过科学认证的就一定是不科学的。在这个世界里,在这个宇宙当中,没经过科学论证的事物是占绝大多数的,科学还不知有没有探索这个宇宙的亿万分之一,难道说,剩下那另外的几乎无尽的事物就不是科学的?没这个道理吧?
一切的认死理,这不符合世间的规律,也不符合辩证法。没有辩证的看问题,往往容易走向迷信,而辩证地看,没有经过科学认证的东西未必就不科学。
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标题是:《得不到科学实验证实的都是“糟粕”?那如何解释几千年来中医呵护国人健康?》。文章中称,科学的发展史只有三四百年,难道说三四百年之前的人类所有技术成就都不算科学吗?有着奇迹之称的都江堰和古代欧洲建筑都有上千年的历史,谁都不敢说它们不是科学的。而古代的中医呢,“晚清的中国人口已达4亿,这就是中医的巨大成效。放眼当时的世界,这个成效足以傲视群伦。中医作为一种呵护中华民族健康的技术,至今仍是行之有效的,如同都江堰至今仍然在灌溉滋养着成都平原一样。”
人类的认知始终都是有限的,就算终极人类的长河都不可能什么都能明白,人类必须承认自身的渺小和不足。科学能够发展这种事情,实际上是非常伟大的,而科学对于渺小的人类来说,就好比你告诉一只苍蝇:火箭可以飞进太空。这苍蝇一定理解不了。
但渺小的苍蝇会向前发展,当有一天苍蝇终于明白,哦,原来火箭飞进太空是这么回事。但是苍蝇毕竟渺小,不会辩证的苍蝇就会以科学的名义建立一个标准,那就是:一切飞不进太空的苍蝇都不是好苍蝇。这就和我们迷信科学是一模一样的。
真正的科学始终是科学的,但迷信的科学绝对不科学。
回顾当年解放前,国内一些迷信西方文化的公知们用西方文化冲击当时的中国,凡事都拿西方文化做标准。他们一看中国自己的文化,用西方文化那一套根本解释不通。解释不通那怎么办呢?那你就是糟粕,就是要弃之不用的,于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这么被否定被推翻了,这种无知,就和那些苍蝇一样,不分伯仲。
如今,我们大家都知道,这种迷信西方文化都是错误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其魅力璀璨,其光芒夺目,是任何文化都不可替代的,包括xi%zhuxi在内的历代领导人都非常的推崇和看重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辩证的看待问题,任何迷信都要不得,任何的偏激也终将是害人害己。
偏激,以及心理阴暗,这往往都是血友病本身造成的。包括之前说的,熊孩子的脑袋空空,只知道吃喝玩乐,这些其实和偏激、阴暗一样,都是属于心理问题。
所以我为什么在这两本书里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心理的重要性。一旦心理没了,心理垮了,心理走向了负面,就算有再好的治疗摆在他面前,他也是不愿意配合、不愿意治疗、不愿意扭转目前的窘境,更不愿意迎接光明,他们会整日沉浸在自己的痛苦里,执着着并且呵护着自己的偏激与阴暗。
如此长久地下去,当你告诉他血友病其实不可怕,他不信,他只相信因子。或者连因子都不信,他只相信自己会永远的一直这么出血,一直地出血,然后慢慢残疾。
当你有心帮他,他不接受。你想拉他一把,他不伸出自己的手还则罢了,问题是有的人把你也拉下去,对你落井下石。他会觉得你说的很可笑:血友病怎么可能不可怕?并以此嘲笑你,痛骂你,逞一时之快。
痛快完了,他还是那样的阴暗,还是不思进取,一直沉沦。原本可以通过努力,跑到很好的医疗政策,他错过了;原本可以用上便宜的药,或者是预防治疗,他也错过了;原本可以通过恢复治疗恢复他糟糕的病情,他还是错过了。他不愿改变,因为他认为血友病其实超可怕,一切都是徒劳。于是,没去跑政策没去跑药,发了病听之任之,不去恢复身体,整日自怜自艾,残疾和更灰暗的生活便一步步地靠近……
这才是血友病真正的可怕之处,这种心理状态培养出来的熊孩子,才是我们关爱血友病患者的关键所在。
这就是为什么血友病诊疗中心里一定要设立心理科的原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室,我们今后的工作重心应该要从药品治疗和医疗政策上逐步的转移到心理健康的问题上去。去干预患者的心理,让患者从根本上扭转,这样再配合治疗,血友病才能真正的做到不可怕。
人的本能就是趋吉避凶,而失衡的心理居然能反其道而行之,请大家都照顾好患者的心理,这是治病的起点,并且永远都在路上。
说了那么多,那孩子到底该怎样教育呢?我在《第一辑》中花了很多的篇幅聊过这个问题,这里就再啰嗦啰嗦吧。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当然要仔细的看护才对,三岁之前的孩子是最费家长的体力和耐力的,一旦过了三岁就会慢慢的轻松一些。这个时候孩子也开始懂事了,我们就要开始慢慢教他一些关于血友病的基础知识,关键是要提高他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不要刻意的限制孩子的活动,尽量让孩子像正常孩子一样融入到其他孩子的小群体里。大人如果放心,是可以不参与孩子的玩耍,以免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负担。这是从心理的角度为孩子着想,这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教育,不是教会他课本里的知识就是教育,不是给个手机或者电视就是教育,不是扔给老师就是教育。
教育,自古就是教人明理的一件事,是一件人类成长中不可忽视的做人的教育。什么是明理呢?明理就是明白道理,明白事理,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柴米油盐,什么是人间烟火,什么是人情事理,什么是善恶是非,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是该做的,什么事是不能做的,明白怎么样才算一个人,明白一个生存于世的人就应该认认真真,努努力力,去追求,去探索,去完成他该完成的正当的事。
在《第一辑》中我提到过,孩子们往往会把血友病当成他的武器,家长拿他没办法,打也不能打,骂也不忍骂,这些孩子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还不加以纠正,那就是我们常说的宠溺。
如今很多家长面对家里的熊孩子,他们不敢打孩子,因为怕打出血,也不敢骂孩子,因为孩子患上血友病已经很可怜了。如此的不打不骂,却又要时不时地夸上一句:“你真棒!”
问题是,他们的一身毛病没有真正被纠正过来的时候,其他不是毛病的地方却轻易地给一句“你真棒”,不觉得这很奇怪吗?我认为这么轻易地夸一个熊孩子,那他的观念就会混乱,因为他的缺点无论多糟糕,只要其他方面表现突出,家长同样买账,那如果是我的话,我干嘛要改掉我的缺点?反正我有优点就可以过关了,缺点再不好只要优点足够好,那也是家长能够接受的。
这样过度的夸奖,是不是就成了捧杀?好孩子真的是夸出来的吗?
真正的教育孩子,我的观点是,咱们得由浅入深,目的是让孩子“明理”。
先是很浅的,咱们先讲道理,如果道理不讲明白就直接打骂孩子,孩子往往不知道错在哪里,那孩子也很冤枉,所谓不教而杀谓之虐嘛。
比如先可以和孩子说:你得了血友病,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愿看见的,这件事情,谁都没有过错。事实摆在了眼前,我们就要去面对这个病,去正对它,而不是逃避它。逃避,永远是懦夫的行为,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让你陷入黑暗,而当你有一天真正醒悟的时候,你一定会后悔当初的逃避,你会恨自己为什么会那么懦弱,会责怪父母为什么没教育好你。
然后我们深入一点。
比如可以对孩子们说:所谓的不要逃避,就是要积极的配合好治疗,各方面都注意保养,做好辛苦一些的准备。你的将来一定会感谢现在的辛苦和努力,你现在还不是享受的时候,享受是留给无所作为和已经有成就的人的。
再深入一点,咱们可以这么说:我们家不需要太顽皮的孩子,不需要不听话的孩子,我们家的孩子不允许阴暗、自卑、颓废、消极、偏激,因为我知道只有阳光和积极才能救我的孩子。从这一刻起,咱们摒弃那些负面情绪,父母会配合你,咱们向着美好而共同努力,请一定要相信我们能行。
如果到这一步,孩子能够配合父母改正自己的毛病,那就已经非常好了,如果孩子还是没有任何变化,就要开始立规矩了,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惩罚制度,具体的内容家长可以自己制定。注意,惩罚不是目的,目的依然是让孩子“明理”,让孩子听话,不做一个熊孩子。
这时对孩子我们可以这样严厉的训斥:我们家可以养你,可以给你治病,这是父母的责任,但我们家不需要一个不听话的冤孽。我们一边给你治病,你却一边作践自己,这是在和父母作对,是让父母以后不好过,你把自己弄残了撞坏了,想过我们怎么办吗?看见你病恹恹的样子,这只会让我们更伤心,我们会比现在照顾你更费数倍心血,你怎么可以这么不负责?你还想要父母如何对待你?还有没有一点良心?还有没有起码的孝心?你将来一定是要做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从现在起,你必须学会如何负责。不要以为我们拿你没办法,不要以为你可以仗着一个血友病就能威胁你的父母,现在开始我们实行严厉的家规,一旦违背,坚决惩罚,绝不轻饶!你的一切不良言行都将付出代价,这是你必须负担的责任。
我强调惩罚,是因为现在许多的教育都有所偏颇,都不赞同惩罚。而实际上,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是脆弱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隔靴搔痒的教育。
孩子不能永远都在蜜糖和赞美之中长大,就像小树苗不可能不经历风雨就能够长大一样。要知道,溺子和杀子无甚区别,就像那小树苗一样,不经过风雨的洗礼,它将永远的待在温室,一旦暴露于天光之下,将很快的夭折。
现在很多家长会和不听话的孩子“约法三章”,但坚持不了几天,孩子就重蹈覆辙。究其因由,多是因为只有蜜糖,没有大棒。通过合理的惩罚让孩子形成敬畏之心,有了敬畏之心,孩子才会知道不能无法无天,才不会无视家规国法,才不会成为给自己和他人制造麻烦的人。
适宜的批评和惩罚,将有百利而无一害。家长不仅要自己严格的教育孩子,也应该和老师统一战线,并且同心同德。老师的批评和惩罚,只要是对的,家长一定要大力支持,而不是一味地追究老师体罚孩子的责任。很多人长大之后对老师都充满感激,就是老师及时的批评和惩罚,最终悬崖勒马,使孩子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要知道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别把孩子当成一个摸不得、碰不得的稀有动物,哪怕他是血友病。我们得知道,越是稀有动物,生命力越弱。
希望每个血友家庭都能制定出自己的惩罚制度,因为这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
几乎所有的美国学校都有禁闭室,学校有权将违纪学生停课、关禁闭、周六返校禁闭、开除直至送少年惩戒学校。
韩国有《大韩民国教育处罚法》,包括允许使用长度不超过厘米、厚度不超过1厘米的戒尺打男女学生的小腿等等。
英国《年教育与督学法》规定,教师有惩罚不规矩学生的法定权利,包括:罚写作文、周末禁闭、校长惩戒、停学。体罚包括允许打手心,每双手不超过三次,允许鞭打男生的臀部不超过六下……
而古代的中国,每个家族都有家规。家规会刻在戒尺上,子弟一旦违反,戒尺伺候。古人懂得,无规矩不成方圆,立规矩须有惩戒。没有惩戒,规矩便形同虚设。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最近几十年,国人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了西方民主教育理念,注意到了对孩子们身心的保护,将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的戒尺轻易扔掉,却没有学到西方对问题学生的惩治手段和法律法规,导致教育用“一条腿”走路,自然容易变得畸形。只用表扬和哄去教育孩子,期望单纯用感化去教育问题学生,只是“鸡汤大师们”的一厢情愿罢了。
以上的内容,是我从社会的角度考虑,这样做的确很好。但如果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我希望从文化的角度,从我们的传统文化着手。
我们的传统文化,就存在以上提到的戒尺和家规,但这不是传统文化的全部。通过深入学习传统文化,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孝顺,什么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弟子规,什么是传统中国人,什么是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启发和智慧。我相信,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如果能做到深入的学习传统文化,真正做到学到做到、学以致用,那孩子不光不会顽劣,不会不懂事,还会有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改善。这就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这就是世界上最灿烂的文化,它始终独步于世界舞台。
(注:本文为血友刘哥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血友刘哥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