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青报报道
近日,关于百度血友病吧被卖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媒体曝出百度把许多疾病的贴吧卖给了各种不靠谱的网站、专家、医院。对此,年1月12日,百度公司正式对外宣布,百度贴吧所有病种类吧全面停止商业合作,只对权威公益组织开放。
对此,今天出版的一些报纸进行了报道并发表评论。下面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对“百度贴吧事件”的评论。
人民日报贴吧如此招商是杀鸡取卵
刘念
“血友病吧”吧主被百度撤换一事,引起舆论热议。
在吧友看来,交流治病心得的网络空间——贴吧,是病友间自发形成的生态群落,粗暴化的商业横空飞来,自发群落的生机就没了;如果再有卖假药、乱治疗的,那就更糟了。而百度则表示,正因为个别吧主借公职谋私利,才会尝试“专业机构+吧友”联合运营的模式,目前已叫停所有病种类贴吧的商业合作。虽说“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但还是引来了很多新吐槽。
互联网时代的社群高度垂直、黏度十足,确实有商业价值;然而,开发这价值的手段不宜简单粗暴,社群不是靠硬约束绑来的,而是靠魅力、兴趣、人情味吸来的。赤裸的商业操作剥去了魅力化的关系群,实在有些杀鸡取卵。
跳出百度贴吧这个事,我们还能看到一种暗流,就是近些年,有些互联网运营企业与不明来历的“专家”联手,在互联网上兜售伪劣医药用品与服务,方式可谓五花八门。骗子傍上了技术的巨人之肩,骗局的迷惑性、危害性随之放大,这就给各方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和新责任。
对平台运营技术提供者而言,最基本的要求是守住“不助恶”的商业伦理底线。企业追求生存、发展,以营利为目的而提供技术,本无可厚非。可若是有人用自己的技术或平台干啥,都不闻不问甚至提供空间,让人产生与骗子合谋的猜疑,也就难怪了。除了“不助恶”,技术提供者还要主动作为,向善而行。技术好比自己的孩子,生了,就要好好抚养和引导,决不能把管教的义务甩给旁人,再用“技术无罪”的口号逃避责任。
在技术提供者对此次事件加以检讨的同时,也为相关监管部门提出了新课题。随着人们日常生活逐渐网络化,医疗、理财、社交等领域的在线骗局也层出不穷。骗子升级了,监管不能原地踏步,得随时更新监管理念和技术,修改完善相关制度规定。
光明日报互联网企业的“蛮劲”要用对地方
周龙
据媒体报道,近日,百度公司将一部分有关疾病主题的百医院。这些贴吧原本是病友交流病情的论坛,医院发布广告的平台,其中不乏违法虚假广告,迷惑了部分患者,带来了生命财产安全的隐患,引起了舆论的强烈抗议。12日,百度公司正式对外宣布,百度贴吧所有病种类吧全面停止商业合作,只对权威公益组织开放。此前一天,专注血友病防治的NGO组织“血友之家”已经接受百度贴吧的邀请,成为血友病吧的新吧主。至此,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百度贴吧事件”才算告一段落。
企业不是公益机构,本质上要以盈利为目的。百度为各个贴吧提供网络服务,最终肯定还是为了挣钱。百度是贴吧平台的提供者,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因此对贴吧随意处置,毕竟,贴吧的成功更有吧主和网友的功劳。就像是一片荒山,所有权是百度的,免费开放给人耕种,多年后,草木茂盛、花果飘香了,就站出来说山是他们的,然后就带着牲畜开始骑马放牧,原来在这里开垦的人肯定不会答应。
企业要挣钱没错,但原则得讲。就像电影《老炮儿》里冯小刚饰演的六爷说的,做人得讲规矩。百度贴吧的问题就出在太不讲规矩。有专业人士分析发现,类似血友病吧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百度贴吧里的牙齿吧、甲亢吧、高血压吧、肝病吧、白癜风吧等,都存在医院承包的情况,里面充斥着大量虚假医药宣传信息。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互联网企业的负面新闻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快播案庭审还没有出结果,携程网又爆出假机票问题,而P2P非法集资的问题更是不断爆出。为何关于互联网企业的负面新闻在一夜之间增加了很多?非也。事实上它们一直都存在,只不过被掩盖在了一个叫“互联网思维”的泡沫之下而已。
网上流传这样一个段子,说在互联网思维之下,“化缘的改叫众筹了,算命的改叫分析师了,八卦小报改叫自媒体了,统计改叫大数据分析了,做耳机的改为可穿戴设备了……”一笑而过之后,我们再对照现实,就会发现这个段子也确实戳中了当下一些互联网企业虚假创新的要害。
互联网的作用不可小觑,也已经对当前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我们也要看到,互联网只是工具,发挥什么作用,发挥多大作用,最终还是靠人来完成,最终也要服从于社会规则和法律规则。尽管在技术水平上有天壤之别,但在社会规则上,贴吧空间和开垦荒山是一个道理,网络订票和窗口订票是一个道理,自媒体和手抄小报是一个道理,不能因为你是互联网企业,就能忽视消费者权益,就可以罔顾法律规范。
这些年,国内互联网企业发展迅猛,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不少互联网企业家创业艰难,不断冲破旧有的不合理的体制机制,为改革找到新的突破口,其开拓精神值得肯定。但“百度贴吧”等事件让我们看到,个别企业的“蛮劲”却严重使偏了,一再突破公序良俗甚至国家法规的底线,这必将遭受市场和法律的双重惩罚。
中国青年报警惕互联网上“受骗的快感”
王钟的
互联网上最大的中文社区百度贴吧,正迎来最新一波声势浩大的讨伐。网友发现,很多病种类贴吧被出售,有的被“医院”承包,有的被“广告平台”承包,还有专家承包、组团承包、网站承包等。百度公司的反馈也很迅速——1月12日,百度宣布:百度贴吧所有病种类吧全面停止商业合作,只对权威公益组织开放。
应该承认,百度的公关工作做得很高效,它既没有否定自己犯下的错误,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出弥补措施。与一些公关意识不强的企业出现问题后死不承认相比,百度的公关甚至起到了“把坏事做成好事”的效果。然而,尽管百度“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互联网产品被过度商业化之后,公共利益受损害的事实,却不能轻易放过。
互联网上的商业传播,早就是无孔不入。前不久,笔者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