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中国血友病协作组儿童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共同制定的《中国儿童血友病专家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发表于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旨在进一步规范血友病的临床诊治。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意见》中,预防治疗被推荐为儿童血友病的首选治疗方案。那么究竟预防治疗的意义为何?预防治疗的时机与凝血因子的选择原则是什么?如何构建多学科团队以综合管理血友病患者?
带着这些疑问,丁香园有幸邀请到了该《意见》的执笔人,首都医科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吴润晖教授,为大家做详细解读。
丁香园
吴教授您好,在年1月,由您执笔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上发布了《中国儿童血友病专家指导意见》。首先想请问您,就乙型血友病而言,发布该指导意见的背景是什么?
吴教授:众所周知,乙型血友病是先天遗传性疾病。无论血友病A(甲)还是血友病B(乙),其具有相似的临床出血表现。发布该指导意见意味着不仅要对血友病A进行治疗,同时也要对血友病B进行治疗。
丁香园
在该指南中,我们留意到「预防治疗是儿童血友病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以乙型血友病为例,请问原因是什么?乙型血友病的关节出血对于患儿而言又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