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转自血液前沿Htology
导语
当前,个体化预防治疗已成为不仅仅是医生期望的用于减少血友病患者出血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样也是在患者医疗保健系统可承担的选项范围内,患者可选择的比较适合的治疗方案1。而PK指导的预防治疗,由于具有可减少因子用量和输注次数等优势,逐渐成为近几年血友病诊治领域的热门话题。
究竟PK指导的预防治疗有何优势?临床获益又有哪些?本期,小编将与您一起揭秘PK指导的个体化预防治疗“闪光点”!
闪光点
01
国内外权威指南均推荐进行个体化PK监测
《世界血友病联盟(WFH)血友病管理指南第3版》指出2:“对于接受FVIII治疗并从预防治疗中获益的血友病患者,WFH建议进行个体化PK监测。目前开发的PK工具,通过模拟个体化PK参数,即可预估达到理想谷浓度所需的剂量及频次,指导临床治疗。PK指导的预防治疗优势如下:
识别影响预防治疗需求的不同PK参数,指导个体化治疗。
给予患者与其PK相匹配的凝血因子用量,确保每位患者获得足以达到最佳因子水平的治疗用量。
无需等到发生出血后再判断预防治疗的需求。
患者为达到特定谷浓度而输注精确剂量的凝血因子,可大幅节约凝血因子消耗量。
《血友病治疗中国指南(年版)》指出3:“随着我国经济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建议在经济条件允许的血友病患儿中开始实施根据年龄、静脉通路、出血表型、药代动力学特点以及凝血因子制剂供应情况,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方案。”
闪光点
02
PK指导的个体化预防治疗可有效减少出血和凝血因子输注剂量
PK指导的个体化预防治疗可有效减少出血和凝血因子输注次数4:
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66例年龄为7-65岁的中重度血友病A患者,患者接受6个月的按需治疗后随机分为标准预防治疗组(n=32;20-40IU/kg,每2天一次)及PK指导的个体化预防治疗组(n=34;20-80IU/kg,每3天一次)。对两组患者治疗结局进行对比评估。研究结果显示:
与按需治疗相比,PK指导的个体化预防治疗可显著降低年出血率(ABR)(如图1所示),且PK指导的预防治疗组的输注次数减少了30%。
图1PK指导的个体化预防治疗vs.按需治疗的年出血率情况对比
PK指导的个体化预防治疗可减少出血和凝血因子输注剂量5:
一项前瞻性、开放标签、多中心研究,纳入66例既往接受治疗的成人重度血友病A患者,患者在进行PK初步评估后,首先进入为期1-3个月的标准预防治疗组(30-40IU/kg,每隔一天或每周3次),随后进入为期6个月的PK指导的个体化预防治疗(输注剂量和间隔基于PK个体化分析制定),对患者预防治疗期间的ABR、给药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PK指导的个体化治疗后出血更少(图2):
图2PK指导的个体化预防治疗出血情况
PK指导的个体化治疗最后2个月期间,平均每周预防治疗剂量降低7.2%(图3)。
图3PK指导的个体化预防治疗剂量情况
闪光点
03
PK指导的个体化预防治疗可节省治疗成本
PK指导的个体化预防治疗可降低出血并减少治疗成本6:
一项微观模型研究,纳入10,例重度血友病A模拟患者,对患者标准预防治疗(30IU/kg,每2天1次)或PK指导的个体化预防治疗(起始30IU/kg,维持谷浓度在1~5IU/dl之间)的出血情况和治疗成本进行比较,治疗周期为1年。结果显示:
PK指导的个体化预防治疗可减少出血,患者的年关节出血率(AJBR)由1.降低至0.(如图4所示):
图4PK指导的个体化预防治疗出血情况
PK指导的个体化预防治疗可降低治疗成本,与标准预防治疗相比,每位患者每年可节省欧元(图5)。
图5PK指导的个体化预防治疗vs.标准预防治疗成本对比
总结
PK指导的个体化预防治疗是目前证据较丰富、可行性较高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之一,国内外权威指南均推荐PK指导的个体化预防治疗,研究也证实PK指导的个体化预防治疗不仅可以减少出血,降低输注频率及剂量,还可降低医疗成本。
参考文献
1.CarcaoMD,etal.SeminThrombHemost.Nov;41(8):-71
2.SrivastavaA.etal.Haemophilia.;00:1–.
3.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中国血友病协作组.中华血液杂志.;41(4):-
4.L.A.VALENTINOetal.JThrombHaemost.2Mar;10(3)-67
5.LissitchkovTetal.Haemophilia.;23:–
6.IannazzoaSetal.BloodCoagulFibrinolysis.Sep;28(6):-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