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与爱同行 http://www.baidianfeng51.cn/guanzhubaidianfeng/keyanjinzhan/213.html我一直告诫自己,不要去碰医和药,因为要搞懂这两个行业,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对于我这个可能连有些医药常识都欠缺的人来说,太过深奥了。同时,对于这两个行业,国家的政策也比较多,稍有不慎,就会吃“政策的亏”。而这一次让我破戒,去研究华兰生物的原因,是在饭桌上,一位朋友告诉我,华兰生物所在的血液制品行业,不但产品简单,国家不再审批新的血液制品公司,玩家固定,更关键是的,产品价格还不受政府管控。这种垄断性质的特征,让我那见钱眼开的庸俗本性冒了头。于是,在朋友的怂恿下,我下载了华兰的财报,开始做功课。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发觉还是掉进坑里了,脑细胞死了无数,还是有好些东西没有搞懂。所以,在此郑重声明,本文是一位连医学常识都不具备的人所写,各位要带着辩证的、有色的眼光来看,千万不要被文中的观点所误导。书归正传。华兰生物成立于年,前身是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驻新乡服务部、安瑞麟以及香港丰源贸易公司出资成立的河南华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年改制后由安康成为实际控制人,并在年6月上市。公司的业务目前主要有三块,血液制品、疫苗和单抗。对这三块业务,我会分开聊,今天主要说说血液制品。人的血液里,大约有4%是血浆蛋白,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以及凝血因子等,现在人类已知的大概有多种血浆蛋白,能分离纯化的有多种,这些血浆蛋白在临床治疗中,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华兰生物所做的,就是采集健康人的血浆,再从这些血浆里提取出白蛋白、凝血因子等血浆蛋白后,医院或者是经销商,产生收入了。这个过程比较简单,唯一有技术含量的就是分离提纯血浆蛋白,因为分离的蛋白越多,产品就越多,收入当然也就会越高。但分离出的蛋白会直接用于临床治疗,所以整个过程,包括采浆、运输、分离,都涉及到安全问题,国家的所有管控,也都是基于这一点。从1年开始,国家就不再批准新的血液公司了,到现在有批签记录的公司只有25家。年,国家又颁布了《关于单采血浆站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里要求,申请新的血浆站,注册的血液制品不少于6种,并且要同时包含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在这有批签记录的25家公司里,能满足这个要求的只有9家,分别是华兰生物、天坛生物、上海莱士、上海新兴、卫光生物、泰邦生物、博雅生物、绿十字和派斯菲克。也就是说,其他的那16家公司,没有资格再申请新的单采血浆站了,他们最多只能维持现状,而无法再进行扩张。所以,血液制品行业的竞争,主要是集中在这9家公司里,而华兰生物是否能够在竞争中胜出,我个人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点:1、采浆能力血浆是公司生产的原材料,所以,采浆能力的大小无疑是公司能否长期发展的关键。年,华兰生物采浆1吨,仅次于天坛生物和上海莱士,处于行业的前例。采浆能力的大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单站采浆量和申请新站的能力。单站采浆量是由公司对浆站的管理能力和对献浆的宣传及营销力度决定的。年,华兰生物单站平均采浆量为44吨,仅次于泰邦生物,远高于上海莱士和天坛生物。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上海莱士和天坛生物的总浆量较高,是因为有较多的浆站。华兰生物设立的单采浆站,主要集中在重庆和河南,这两个地方经济较为落后,农村人口也多,是非常适合设立采浆站的。更为关键的是,这两个地方采浆站所覆盖的人口比例是最低的,也就是说,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去设立新的采浆站。华兰生物在重庆设立了生产线,总部又在河南,所以,如果这两个地方有设立新设浆站的指标,凭借这么多年在当地的经营,华兰生物应该是有优势的。由此可以看出,较强的浆站管理能力以及较大的设立新浆站的机会,华兰生物的采浆能力,在未来至少还会保持在行业的领先水平。但是,国家规定,只有在浆站设立区域内的户籍,年龄在18-55岁的健康居民才有资格成为供浆者,而浆站多设立在偏远贫困地区,这些地区在这个年龄段的人,很多都出去打工了,再加上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在献浆等于卖血的观念的影响下,献浆者也就越来越少了。这就需要公司加强献浆宣传,提高献浆的营养费,这些都无疑会增加公司的采浆成本。2、吨浆收入血液制品公司70%的成本是血浆,所以,吨浆收入的高低决定了公司的毛利。由于各家公司的同一类产品疗效都一样,所以,增加吨浆收入不可能通过单方面提高售价来实现,而剩下的唯一办法只能是提高血浆的利用率。血浆里含有的多种具有生理功能的蛋白中,能生产为药品用于临床的有20多种,这20多种血浆蛋白里,除了静丙和特异性人免疫球蛋白含有相同的成分外,其他的都可以同时提取出来。所以,提取的成分越多,可售的产品也就会越多,吨浆收入自然也就会越高。而这取决于各家的分离提纯技术,这也是前面提到过的,是血液制品行业里,唯一技术含量较高的地方。目前国内成分提取最多的是天坛生物,为14种,其次是上海莱士,能提取12种,而华兰生物只能提取11种,行业排名老三,并不占优。而分离提纯技术,则取决于各家的研发投入。
表中是年各家的研发投入。
其中华兰生物的研发费用,我剔除了用于疫苗的费用,所以,这0.71亿仅是血液制品的研发投入。而泰邦生物和博雅生物除了血液制品,都还有其他业务,所以,这两家公司在血液制品的研发投入上,应该是不及华兰生物的。由此从表中可以看出,华兰生物的研发投入还是不及天坛生物和上海莱士,这一点同目前各家所拥有的产品种类的数量是一致的。3、市场开拓能力根据专业机构的预测,国内市场血浆的需求量为吨,而年整个行业的采浆量为9吨,所以,现在的血液制品市场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两者的差距已经不大了,仅有54%的增长空间,当行业采浆量也达到吨时,整个行业将进入存量竞争的时代。而血液制品单一产品不具备差异性的特点,让市场开拓能力在存量竞争时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个人觉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前面提到过的提高血浆的利用效率,开发出更多的新产品,从而扩大吨浆收入。但新产品开发成功并投放市场后,需要被医生和病人所接受,才能打开销路,这就需要公司加大新产品的宣传和营销力度,让目标客户了解并接受其疗效,而这一点,是需要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的。其次是调整产品结构。市场上主要有三大类的血浆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白蛋白主要用于治疗低白蛋白血症;失血、创伤、大面积烧伤导致的休克;肝硬化、肾脏导致的胸水和腹水等症状。目前白蛋白在国内的应用是最为成熟的,同时国家允许进口,且进口的价格较国内的产品有一定的优势,所以,进口的销量达到了白蛋白整体销量的60%。免疫球蛋白包括静丙和特种免疫球蛋白。特种免疫球蛋白,只含有单一抗体,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特定的病种,比如狂犬病、破伤风、乙肝等。静丙含有多种抗体,主要用于增加抵抗力和预防感染。国内目前只批准了6个适应症状,而国外适用的有9个症状,其中还有2个是慢性病。目前,免疫球蛋白还不允许进口。凝血因子包括凝血因子Ⅷ、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和人纤原蛋白三种。凝血因子Ⅷ是治疗A型血友病的主要药物,且需要长期服药,此病的发病率大约为1/,按照人口估算,我们国家大概有15万左右的患者。PCC是治疗B型血友病的主要药物,同样需要长期服药,发病率为1/2,目前国内大概有3万人左右。人纤原蛋白主要用于治疗因纤原蛋白缺失导致的出血症状和凝血障碍,目前临床用的较多的新鲜冰冻血浆,纤原浓度太低,所以人纤原蛋白可用于替代新鲜冰冻血浆。目前国内只允许重组凝血因子Ⅷ进口。针对这三大类的产品,国内外的销售结构有非常大的差异。从表中可以看出,国内销量最大的是白蛋白,国外销量最大的是免疫球蛋白,而白蛋白的销量是最低的,这也是国外有大量的白蛋白可供出口的原因。
同时,年的数据显示,美国白蛋白的人均用量是我国的1.8倍,静丙是我国的12倍,凝血因子Ⅷ是我国的24倍。由此可以看出,国内的白蛋白用量同国外虽然还有差距,但差距已经不大了,相对比较成熟。真正差距巨大的是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这充分说明,对于这两类产品,国内还有很大一部分市场没有被覆盖。要开拓这部分新的市场,无疑也同样需要公司加强宣传和营销的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医院医院的开拓。接下来再聊一聊血液制品行业所面临的风险。1、安全这一点是所有制药企业都面临的问题,因为这关系着人的生死,对于血液制品行业来说,主要是在血浆采集、运输以及生产过程中,不要被感染了,因为一旦感染,在临床端出现事故,可能就是事关公司生死的大事了。同时,在人的血浆中,还有一些潜在的病毒未被检测出来,如果病毒发生变异,也可能导致被传染的风险,这也是血液制品行业的不确定性因素之一。2、政策的变化血液制品是受政府管控的,包括经营牌照、批签、进口等,这也是目前该行业利润较为丰厚的原因。但政策也同样具有不确定性,如果政策发生变化,很可能对现有的企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3、重组人血蛋白重组人血蛋白是通过基因技术获得具有一定活性的人血浆蛋白成分,其在临床的效果同人的血浆蛋白是一样的,同时还不受原料的限制,也没有人类血源性疾病传播的风险。目前三大类血液制品,都有重组的产品上市了。重组的白蛋白,现在只是作为辅料使用,因为临床的注射量较大,如果用重组的白蛋白,风险很高,所以没有得到监管部门的批准。免疫球蛋白里有很多针对不同抗原的抗体,而且混入不同人的血浆越多,里面含有的抗体也就越多。而现有的基因技术主要是针对单一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所以,要用基因重组产品完全替代血浆中提取的免疫球蛋白,难度还很大。这两种产品的重组产品都还无法替代人的血浆蛋白,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后就难说了。而对于凝血因子来说,重组技术非常成熟,重组的产品已经用于临床,并且销量已经超过了血浆来源的产品,目前国内允许进口的凝血因子就是重组产品,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重组产品的成熟度。好在目前凝血因子还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所以,两种产品是互补关系,并非竞争关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