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AIDS,艾滋,曾经被称作“爱情病”。艺术家们以爱为名,用各种题材为它写下细密深刻的注脚,也一度令艾滋成为“热病”。人性的贪婪和对生的渴望,交错造就一桩桩因病而狂的悲喜剧,在贫瘠的土地上轮番上演。这个被误解和谣言装点的疾病,也就成为一个无法诉之于口的代词。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人类已经与艾滋病抗争了:36年
艾滋,曾在血污中开出花
______
得益于二十多年来社会各界的不懈宣传,我们现在都知道了“红丝带”在表达的“关心”含义:对HIV和艾滋病的关心,关心那些活着的感染者,关心那些已经死去的病人,关心那些受艾滋病影响的人。
▲年美国街头的艾滋公益宣传画,图上写着“接吻不会杀人:贪婪和冷漠才会”
今天,红丝带是希望和支持的象征,但它其实诞生于恐慌和绝望之中。
年,世界上第一个艾滋病病例在美国被发现。最初,它只表现为一种异常凶险的肺炎,很快发展到恶性肿瘤,并且波及患者的整个免疫系统。这种癌症被称为卡波西氏肉瘤。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布的数据,罹患此种癌症的病人大多为男同性恋群体。这个消息一经报道,卡波西氏肉瘤便得到了一个新的昵称:男同性恋癌症。
歧视伴随误解,一段黑暗的岁月开始了。
▲艾滋病人权利活动家BobbiCampbell是第一个公开身份的患者,此后一直活动于艾滋病运动的最前线
▲年纽约的一次游行,条幅上写着:“AIDS:我们需要研究,不是歇斯底里!”
尽管到年代后期,艾滋病已经被确认官方名称: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引起艾滋病的病毒也被命名为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随着全世界越来越多的病例出现,人们逐渐开始接受一个事实:所有人都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男人、女人、婴儿……
可是,男同性恋危机却愈演愈烈。
▲年,BobbiCampbell和伴侣登上《新闻周刊》的封面,标题为“美国同性恋:性、政治和艾滋病的影响”。这是美国主流杂志首次刊登两名男同性恋者的照片
后现代主义的狂欢中,男同性恋曾被认为是最有创造性的一群人,他们带着艺术梦想从全世界聚拢到一起,燃烧自己的爱欲和才华,留下灿烂的作品。
▲摄影师TomBianchi曾在禁忌的年代拍摄了许多年轻男孩们享乐、玩耍的画面
▲年为汤姆汉克斯摘得奥斯卡影帝的《费城故事》,其片尾曲的歌词写道:“告诉我不必自责,也不必为爱蒙羞”
但这一切都在艾滋病爆发后瓦解了。“同性恋瘟疫”、“同性恋威胁”等字眼铺天盖地而来,驱逐和厌恶尚且不足以构成威胁,治疗和药物的延误才真正致命。
▲同性恋活动组织抗议艾滋病药物AZT的价格居高不下,获得奥斯卡的影片《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也正取材于此
年,全球艾滋病感染者接近万,光在美国当年就有个人死于艾滋病,其中不乏年轻的艺术家。
在随时可能死去的恐惧中,艺术家们走上街头,在没有手机和社交网站的年代,通过游行、活动、展览、广告等方式,集合成一个个团体,不遗余力地振臂高呼,发起号召,其中就包括了有名的“红丝带项目”。
▲RedRibbonProject(红丝带项目)是通过号召名人佩戴红丝带的方式,表达对艾滋病活动的支持
▲这一时期还有许多著名的项目留存至今,包括DayWithoutArt(没有艺术的一天)
还有一项叫作DayWithoutArt的项目,通过号召艺术机构停止一天展览的方式,让人们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