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322698.html精准监测出凝血功能
血栓与出血,是人体凝血、纤溶、抗凝动态平衡状态失衡的两种极端表现,产生的原因与众多疾病相关,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疾病、术后并发症的诊断、监测和预后、孕妇各妊娠期凝血动态监测等,都关乎患者生命安危。快速、全面筛查以及准确及时的制定监测治疗方案是防止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
常规凝血检测项目只能用于出血性疾病的筛查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排除,不能作为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风险评估方法。我科除了常规凝血检测项目,还开展了易栓症检测、全凝血因子检测,帮助临床发现出血或血栓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满足了更多血栓和出血性疾病在诊断、鉴别和监测等方面的临床需求。
凝血项目1检测方法
新引进的HemoCELL凝血自动化流水线集成样本前处理系统、ACLTOPLAS全自动凝血分析系统、HemosIL试剂系统和HemoHub智能数据管理系统,将血凝检测集中化管理,缩短TAT,降低误差,提高检测精准度,降低生物安全危害,为凝血筛查提供重要支撑。2检测项目1、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检查
包含PT、TT、APTT、FIB、FDP和D-二聚体。
(1)凝血、出血及血栓性疾病筛查,止血、抗凝药物监测。
(2)孕妇从妊娠3个月左右起,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发生变化,血液呈高凝状态,各妊娠期及产后检测凝血指标,能较全面、系统的反映孕产妇凝血功能情况,有助于发现严重凝血异常的情况,对预防和治疗孕产妇发生产后出血以及评估预后、保护母婴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抗凝功能检查
易栓症检测,包含PC、PS、ATⅢ、狼疮抗凝物(LA)。
(1)PC、PS的缺乏会导致凝血与抗凝血平衡失调、甚至紊乱,从而引发血栓性疾病,因此测定PC、PS的活性,可对PC、PS缺乏患者进行监测治疗,预防和控制血栓性疾病的形成。
(2)ATⅢ是人体最为重要的抗凝物质,参与体内凝血系统与抗凝血系统动态平衡的调节,遗传性ATⅢ缺陷症引起的血栓栓塞比PC、PS缺陷症更严重。
(3)狼疮抗凝物(LA)是一种磷脂依赖的病理性循环抗凝物,主要通过上调组织因子表达、激活血小板和补体及抑制PC等途径促进血栓形成,LA的持续存在被认为是不明原因的习惯性流产、死胎、胎儿发育迟滞、动静脉栓塞、各种易栓性疾病以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危险信号。
3、全凝血因子检测
包含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vWF活性检测。
(1)Ⅱ因子降低可致PT、APTT实验结果延长和出血风险。获得性Ⅱ因子缺乏常见于:肝病、维生素K缺乏症(同时有Ⅶ、Ⅸ、Ⅹ因子缺乏)等。
(2)Ⅴ因子降低可致PT、APTT实验结果延长和出血风险。Ⅴ因子活性减低常见于获得性因素,如肝病、创伤、骨髓增生性疾病、DIC、溶栓治疗等。
(3)Ⅶ因子活性降低可致PT延长、APTT正常及出血倾向。获得性Ⅶ因子缺乏常见于:肝病、维生素K缺乏症、DIC等。
(4)Ⅷ因子活性减低可致APTT延长、PT正常及出血倾向。先天因素所致Ⅷ因子减低可见于血友病甲、血管性血友病及Ⅴ、Ⅷ因子联合缺乏症。获得性因素可见于:存在Ⅷ因子的同种抗体或自身抗体(获得性血友病)、DIC及稀释性凝血病等。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物质,Ⅷ因子活性升高见于妊娠、应激、血栓、溶血及术后等。
(5)Ⅸ因子活性减低可致APTT延长、PT正常及出血倾向。遗传性血友病乙即为性联隐性遗传的Ⅸ因子缺乏症。Ⅸ因子减低的获得性因素常见于:DIC、肝病、维生素K缺乏症及存在Ⅸ因子抗体等。
(6)Ⅹ因子降低可致PT、APTT均延长和出血风险。Ⅹ因子活性减低常见于获得性原因,如肝病、DIC、维生素K缺乏症及淀粉样变形等。
(7)Ⅺ因子活性降低可致APTT延长、PT正常及出血倾向。Ⅺ因子缺乏几乎不会导致自发出血,出血多见于手术、创伤后,或纤溶活性高的部位(如口腔、泌尿生殖系统)。Ⅺ因子减低的获得性因素常见于:DIC及肝病等。
(8)vWF活性降低可致出血倾向,常见于遗传或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vWF活性升高,提示血管内皮损伤和/或血小板激活,常见于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创伤、脓毒症等。
3标本采集要求及出结果时间1、空腹采集静脉血2ml到蓝头真空管,要求采血顺利。
2、标本的保存:采血后1小时内送检。
3、标本接收及出结果时间:实验室可随时接收标本,血凝项目急诊2小时内出结果,平诊4小时内出结果。易栓症项目每周一、三、五下午四点出结果。全凝血因子检测项目每周二、五下午四点出结果。
4、联系及-。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