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生物遗传图谱分析

北京青春痘医院那里好 http://m.39.net/pf/a_8740651.html

遗传易错题

1.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遗传病是由于编码某种跨膜蛋白的基因缺失了三个碱基对,该遗传病不影响患者的生存及生育能力.对该遗传病进行调查,发病率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发病率的调查要选择足够多的患者进行调查C.若随机婚配该地区有的人其体内细胞有致病基因D.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能降低该遗传病的发病率

B

解:A、根据题干信息“该遗传病是由于编码某种跨膜蛋白的基因缺失了三个碱基对”可知,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时基因突变的结果,A正确;B、发病率的调查要选择在人群中随机调查,B错误;C、若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aa为患者,该病的发病率为,则a的基因频率为,A的基因频率为.该地区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的细胞中都含有致病基因,因此含有致病基因的人占+2×=,C正确;D、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能降低该遗传病的发病率,D正确.

不理解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

2.进行遗传咨询是预防遗传病发生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患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进行调查,绘出如图系谱,假定图中第Ⅲ1患该遗传病的概率是1/6,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A.Ⅱ3和Ⅱ4的父母中有一个是患病者B.Ⅰ1和Ⅰ2都是携带者C.Ⅱ3和Ⅱ4的父母中都是携带者D.Ⅱ2和Ⅱ3都是携带者

A

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根据II—1为患者(假设为aa),I—1和I—2都是杂合子(Aa),所以II—2有两种可能的基因型,其可能分别为1/3AA或2/3Aa,II—3的基因型中一定要为Aa,则II—2和II—3的后代患病(aa)概率才为2/3×1/4=1/6。II—3的基因型一定为Aa的条件是她的双亲的基因型中既有A,也有a,结合II—4为患者(aa),所以II—3和II—4的双亲的基因型为Aa和aa,即至少有一位是患者才满足题目全部条件,所以A正确。没有掌握逆向的基因型推理

3.下表是某人群中耳垂遗传情况调查结果,据此可以判断()

双亲均无耳垂①

仅父亲有耳垂②

仅母亲有耳垂③

双亲有耳垂④

子女性别

有耳垂人数

0

0

61

58

无耳垂人数

56

57

55

57

76

73

A.耳垂的遗传方式属于常染色体遗传B.耳垂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依据第①组结果可以推测有耳垂属于显性性状D.第②组中所有父亲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

A

由表中数据可知耳垂性状的遗传在男、女中的比例相等,属于常染色体遗传。①组家庭双亲均无耳垂,子代均无耳垂,无法判定耳垂的显隐性;④组双亲均有耳垂,子代出现了无耳垂,可知有耳垂为显性性状;②③组有耳垂亲代的基因型均纯合、杂合两种情况。

没有掌握如何判断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的方法

4.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常会导致不同类型的人类遗传病,分析、研究人类遗传病对于人类遗传病防治起着重要作用.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血友病(缺乏凝血因子)为伴X隐性遗传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对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夫妇,所生的女儿不一定患病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C.某家庭中母亲患血友病,父亲正常,生了一个凝血正常且性染色体为XXY的孩子,则其形成原因可能是卵细胞异常D.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则所生子女不患该病的概率为

D

解:A、一对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夫妇,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父亲患病,因此所生女儿一定患病,A错误;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基因中一个碱基对被替换,B错误;C、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H、h表示),父亲正常,母亲患血友病,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凝血正常的儿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HY×XhXh,儿子的基因型为XHXhY.根据儿子的基因型可知,他是由含XHY的精子和含Xh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即其形成原因可能是精子异常,C错误;D、假设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为A、a,已知该病的发病率为19%,则正常(aa)的概率为81%,根据哈迪﹣温伯格定律,a的基因频率为90%,A的基因频率为10%.由此人群中AA的基因型概率为=10%×10%=1%,Aa的基因型频率=2×10%×90%=18%.所以患病妻子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8%/(18%+1%)=,其后代不患该病的概率为,D正确.没有掌握伴性遗传的遗传特征

5.某患病女子与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正常男子结婚,无论生男孩或女孩,都是50%患病,50%正常,这种遗传病可能属于(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

解:A、如果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患病女子的基因型为Aa时,与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正常男子aa结婚,无论生男孩或女孩,都是50%患病,50%正常,有可能;C、如果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则患病女子的基因型为XAXa,与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正常男子XaY结婚,无论生男孩或女孩,都是50%患病,50%正常,有可能;D、如果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患病女子的基因型为aa,与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正常男子AA结婚,无论生男孩或女孩,都是正常;如果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患病女子的基因型为XaXa.与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正常男子XAY结婚,所生男孩都患病,所生女孩都正常,不可能.由于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都有可能,所以B正确.不能熟练推理各种遗传方式的可能性

6.下列有关图示中生物学含义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甲图所示生物自交,F1中AaBB个体的概率是B.乙图表示某家庭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如5号(女儿)患病,那么3、4号异卵双生兄弟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C.丙图所示的一对夫妇,如后代是一个男孩,该男孩是患者的概率为D.丁图细胞可表示某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

解:A、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中AaBB的概率为×=,A正确;B、根据乙图中5号女儿患单基因遗传病,所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正常个体的基因型是基因型及概率都是AA或Aa,因此3、4号异卵双生兄弟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B错误;C、丙图所示的一对夫妇所生男孩的基因型为XAY、XaY,所以患病的概率为,C正确;D、丁图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可表示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正确.不能熟练运用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7.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花传粉和闭花授粉是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突出优点B.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提出成对的遗传因为彼此分离的假说C.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F2植株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前提D.通过测交对假说进行演绎,并利用测交实验对假说进行验证

B

解:A、选择了严格自花传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不符合题意;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属于假说的内容,B符合题意;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雌雄配子随机组成,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使得性状分离比为3:1,C不符合题意;D、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D不符合题意.对于孟德尔相关实验过程和原理认识不足

8.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的灰身和黑身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自交(基因型相同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F2,下列针对F2个体间的杂交方式所获得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C

将纯种的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杂交,Fl全为灰身,说明灰身相对于黑身为显性性状(用A、a表示),则亲本中灰身果蝇的基因型为AA,黑色果蝇的基因型为aa,Fl的基因型为Aa,F1自交产生F2,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所以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1/2。A、取F2中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由于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1/2,所以后代中黑身果蝇的比例为1/2×1/2=1/4,则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3:1,A不符合题意;B、取F2中的雌雄果蝇自交,由于AA:Aa:aa=1:2:1,所以后代中黑身果蝇的比例为1/2×1/4+1/4=3/8,所以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5:3,B不符合题意;C、将F2的灰身果蝇取出,则果蝇中A基因占2/3、a基因占1/3,让其自由交配,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其子代果蝇黑身aa比例为1/3×1/3=1/9,所以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8:1,C符合题意;D、将F2的灰身果蝇取出,则果蝇中AA:Aa=1:2,让其自交,后代中黑身果蝇为2/3×1/4=1/6,故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5:1,D不符合题意。没有掌握自由交配的概率计算9.家系图中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Y染色体遗传、X染色体显性遗传、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依次是()

A.③①②④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

C

据图分析,①中父母正常,女儿是患者,所以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②中表现出代代患病,并且在第二代中患者全部是女性,最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③中根据父母正常,儿子患病,可知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根据第二代患者全是男性,所以推测最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④只在男性中发病,最可能的是Y染色体遗传病。因此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Y染色体遗传、X染色体显性遗传、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依次是①④②③。缺乏对遗传图谱的识别能力

10.下面是探究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的设计思路,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结论:①若子代雌雄全表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②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雄性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③若子代雄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④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A.“方法1+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B.“方法1+结论③④”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C.“方法2+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D.“方法2+结论③④”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C

解:方法1:纯合显性雌性与隐性纯合雄性:①若子代雌雄全表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或仅位于X染色体,①错误;②雄性个体表现不可能为隐性性状,②错误;③若子代雄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③错误;④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或仅位于X染色体,④错误.方法2:纯合显性雄性与隐性纯合雌性:①若子代雌雄全表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①正确;②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雄性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上没有相关基因,②正确;③若子代雄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③错误;④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或仅位于X染色体,④错误.缺乏对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的理解

11.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

A.突变型(♀)×突变型(♂)B.突变型(♀)×野生型(♂)C.野生型(♀)×野生型(♂)D.野生型(♀)×突变型(♂)

B

伴性遗传的性状符合交叉遗传特点。隐性母本的隐性性状可传递给子代中的雄性个体,显性父本的显性性状,可传递给子代的雌性个体。一个基因突变导致性状改变,可判断为显性突变,突变型为显性性状。选用突变型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若符合交叉遗传特点即后代表现为雄鼠都是突变型,雌鼠都是野生型,则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若后代性状与性别无关联,则在常染色体上。所以选B。没有掌握伴性遗传的性状符合交叉遗传特点

12.已知血友病和红绿色盲都是伴X隐性遗传病,假设一对夫妇生育的7个儿子中,3个患有血友病(H—h),3个患有红绿色盲(E—e),1个正常。下列示意图所代表的细胞中,最有可能来自孩子母亲的是()

A.B.C.D.

B

A、A图中h和e在同一条染色体上,那么所生的孩子要么两病皆患,要么表现都正常,与题意不符,A不符合题意;B、B图可以解释“3个患血友病,3个患红绿色盲,另外1个正常”,是由于母亲的两条X染色体在联会时发生交叉互换,产生了HE的配子,B符合题意;C、红绿色盲和血友病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应该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不符合题意;D、H与h是等位基因,应该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上,而不是同一条染色体上,D不符合题意.没有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互换定律

13.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1全是红眼,自由交配所得的F2中红眼雌果蝇只,红眼雄果蝇60只,白眼雌果蝇0只,白眼雄果蝇59只,则F2卵细胞中具有R和r及精子中具有R和r的比例分别是()

A.卵细胞:R∶r=1∶1 精子:R∶r=3∶1B.卵细胞:R∶r=3∶1 精子:R∶r=3∶1C.卵细胞:R∶r=1∶1 精子:R∶r=1∶1D.卵细胞:R∶r=3∶1 精子:R∶r=1∶1

D

亲代红眼雌果蝇基因型可能为XRXR、XRXr,白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rY,因F1全为红眼个体,所以亲代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只能为XRXR,F1中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RY,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二者交配,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RXR∶XRXr∶XRY∶XrY=1∶1∶1∶1,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2∶1∶1。F2中红眼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有两种类型:R∶r=3∶1,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雄果蝇产生含R、r两种类型的精子的比例为1∶1。没有掌握伴性遗传

14.鹦鹉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羽色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决定,其中R基因控制红色,Y基因控制黄色,G基因控制绿色.现有绿色雄性鹦鹉和黄色雌性鹦鹉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雌性:红色雌性:绿色雄性:红色雄性=1:1:1:1.据此推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复等位基因的出现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B.控制该种鹦鹉羽色的基因组合共6种C.3个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G>R>YD.红羽雄性和黄羽雌性杂交,可根据羽色判断其子代的性别

C

解:A、复等位基因的出现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A不符合题意;B、控制该种鹦鹉羽色的基因组合共9种,其中雌性3种,雄性6种,B不符合题意;C、根据题干分析,绿色雄性鹦鹉(ZGZ﹣)和黄色雌性鹦鹉(ZYW)杂交,子代出现红色雌性(ZRW),说明绿色雄性鹦鹉(ZGZR),另外绿色(G)对红色(R)是显性;另外出现红色雄性的基因型为ZRZY,说明红色(R)对黄色(Y)是显性,C符合题意;D、红羽雄性(ZRZR或ZRZY)和黄羽雌性(ZYW)杂交,如果ZRZR和ZYW杂交,后代全是红色,无法根据羽色判断其子代的性别,D不符合题意.没有掌握ZW型性别决定方式

15.人类指甲―髌骨综合症是由常染色体显性基因N引起的,该基因往往与ABO血型系统中的IA基因连锁。对某一地区调查后发现,夫妇双方的基因型均为IAiNn,他们的子女中指甲―髌骨综合症A型血:正常O型血:指甲―髌骨综合症O型血:正常A型血的比例是66%:16%:9%:9%。则IA-N和i-n之间的交换值为

A.40%B.20%C.18%D.16%

B

交换值=重组型配子数/总配子数。由于正常O型血个体iinn占16%,所以,亲本产生的配子in占4/10(因为4/10×4/10=16/).且IAN=in=4/10,IAn=iN=1/2-in=1/2-4/10=1/10则交换值=(1+1)/10="20%"。

没有掌握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

16.半乳糖血症是一种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疾病,如图为人体内半乳糖的主要代谢途径.当相关基因杂合时对应的酶活性约为正常人的,致病基因纯合时相应酶活性显著降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半乳糖血症与白化病体现的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不同B.显微镜观察1、9、17号染色体结构可确定胎儿是否患病C.三种致病基因不能表达是半乳糖代谢障碍的直接原因D.葡萄糖一定会参与图中①、②、③中的某个反应过程

D

A、由题图可知,半乳糖血症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与白化病体现的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性状的方式相同,A不符合题意;B、基因突变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突变不能通过观察染色体结构判断,B不符合题意;C、基因是半乳糖代谢障碍的根本原因,半乳糖代谢障碍的直接原因酶,C不符合题意;D、乳糖是由半乳糖和葡萄糖形成的,图中最终形成了乳糖,因此①、②、③中的某个反应过程有葡萄糖参与,D符合题意.基因突变不能通过观察染色体结构判断

17.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让显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F1,再让F1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3.如果让F1自交,则下列表现型比例中,F2代不可能出现的是(   )

A.13:3B.9:4:3C.9:7D.15:1

B

解:根据题意分析:显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F1,再让F1测交,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3,有三种可能:(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或(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因此,让F1自交,F2代可能出现的是15:1即(9A_B_+3A_bb+3aaB_):1aabb;9:7即9A_B_:(3A_bb+3aaB_+1aabb);13:3即(9A_B_+3A_bb+1aabb):3aaB_或(9A_B_+3aaB_+1aabb):3A_bb共三种情况.缺乏对于9:3:3:1变式的理解

18.小麦麦穗基部离地的高度受四对基因控制,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将麦穗离地27cm的mmnnuuvv和离地99cm的MMNNUUVV杂交得到F1,再用F1代与甲植株杂交,产生F2代的麦穗离地高度范围是36﹣90cm,则甲植株可能的基因型为(   )

A.MmNnUuVvB.mmNNUuVvC.mmnnUuVVD.mmNnUuVv

B

解:由题干已知,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基因型为mmnnuuvv的麦穗离地27cm,基因型为MMNNUUVV的麦穗离地99cm,所以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的高度是(99﹣27)÷8=9.现将将麦穗离地27cm的mmnnuuvv和离地99cm的MMNNUUVV杂交得到的F1的基因型是MmNnUuVv,高度为27+9×4=63(cm).F1MmNnUuVv与甲植株杂交,产生的F2代的麦穗离地高度范围是36﹣90cm,(36﹣27)÷9=1,(90﹣27)÷9=7,说明产生的F2代的麦穗的基因型中显性基因的数量是1个到7个.A、让F1MmNnUuVv与MmNnUuVv杂交,产生的F2代的麦穗的基因型中显性基因的数量是0个到8个,A错误;B、让F1MmNnUuVv与mmNNUuVv杂交,产生的F2代的麦穗的基因型中显性基因的数量是1个到7个,B正确;C、让F1MmNnUuVv与mmnnUuVV杂交,产生的F2代的麦穗的基因型中显性基因的数量是1个到6个,C错误;D、让F1MmNnUuVv与mmNnUuVv杂交,产生的F2代的麦穗的基因型中显性基因的数量是0个到7个,D错误;没有理解多基因对于所控制性状基因累加效应

19.人类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和D、d)所控制;基因A、B和D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三对基因对黑色的作用程度是一样的,而且每对基因以微效、累积的方式影响黑色性状.两个基因型为AaBBDd的婚配,则子代表现型种类数(   )

A.3种B.5种C.7种D.9种

B

解:由题意分析可知,基因A、B和D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三对基因对黑色的作用程度是一样的,后代表现种类由显性基因的数量决定.如6个显性基因的AABBDD颜色最深,5个显性基因的颜色次之,而0个显性基因的aabbdd颜色最浅.现两个基因型为AaBBDd的婚配,后代的基因型中最少出现2个显性基因(aaBBdd),最多6个显性基因(AABBDD),还有3个显性基因的(如AaBBdd、aaBBDd)、4个显性基因的(如AaBBDd、AABBdd、aaBBDD)、5个显性基因的(如AABBDd、AABBDd),所以显性基因的数量可以是2个、3个、4个、5个和6个,即子代表现型种类数为5种.

没有理解多基因对于所控制性状基因累加效应

20.图中曲线中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是(   )

A.B.C.D.

B

解:由以上分析可知,杂合子自交n代,Fn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为[1﹣()n].杂合子(Aa)连续自交1代,即n=1,代入即可计算出F2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1﹣()1]=;杂合子(Aa)连续自交2代,即n=2,代入即可计算出F2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1﹣()2]=;杂合子(Aa)连续自交3代,即n=3,代入即可计算出F2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1﹣()3]=.依此类推,杂合子(Aa)连续自交n代,则F2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接近.缺乏对于极值的基本判断

21.早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已知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5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2mm。花长为24mm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其中与亲本具有同等花长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A.1/16B.2/16C.5/16D.6/16

D

由“花长为24mm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花长为24mm的个体为杂合子,再结合“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5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2mm且早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酚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可推知花长为24m的个体为杂合子,且个体中含4个显性基因囗2个隐性基因,假设该个体基因生历AaBbCC,则基因型相同的这样的个体互交后代含4个显性基因和两个隐性基因的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这三种基因型在后代中所占的比例为:1/4*1/4+1/4*1/4+1/2*1/2*1=6/16/答案选D.

没有理解多基因对于所控制性状基因累加效应综合题

1.正常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分别编号为1号~23号,在人类的遗传病中,有一种叫21三体综合征,也叫先天性愚型,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表现为智力低下,身体发育缓慢。患儿常表现出特殊的面容:眼间距宽,外眼角上斜,口常半张,舌常伸出口外,所以又叫做伸舌样痴呆。对患者染色体进行检查,发现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

(1)正常人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的组合类型共有________种,从理论上分析,一对夫妇所生的两个孩子(非同卵双胞胎)所含染色体组成完全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

(2)请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角度完善21三体综合征患者产生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异常精子(24条)和正常卵细胞(23条)结合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正常精子(23条)和异常卵细胞(24条)结合形成的:异常卵细胞形成原因同上。

(3)若一个正常人与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者婚配,他们的后代发病率是,原因是________。

(1);1/(2)后期;同源染色体;后期;姐妹染色单体(3)1/2患者产生的配子一半正常(23条),一半异常(24条)

(1)人有23对同源染色体,正常人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的组合类型共有种。从理论上分析,一对夫妇所生的两个孩子(非同卵双胞胎)所含染色体组成完全相同的概率是1/*1/=1/。(2)在异常精子过程中如果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会形成含有2条21号染色体的精子。也有可能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形成了含2条21号染色体的精子。(3)若一个正常人与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者婚配,21三体综合征产生的配子中一般正常,一半异常,所以他们的后代发病率是1/2.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分析能力。

2.如图为某家庭的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图中阴影个体表示患者,相关基因为D、d.调查表明,社会女性中,该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色觉正常中携带者占16%.不考虑变异情况的发生,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遗传病为________(填“隐性”或“显性”)遗传病.

(2)如果该遗传病是伴Y遗传,则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的个体有________(填数字序号).

(3)如果该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遗传,则Ⅲ2的基因型是________,Ⅱ3的一个致病基因来自于第1代中的________号个体,该致病基因的传递过程体现了________的遗传特点.

(4)如果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遗传,则图中可能为显性纯合子的个体是________;Ⅲ2与一家族无该病史的异性婚配,生下携带致病基因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Ⅲ1色觉正常,若他与一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后代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_.

(1)隐性(2)1、3、4(3)XDXD或XDXd;Ⅰ2;交叉遗传(4)Ⅲ2;;

解:(1)由于Ⅱ1和Ⅱ2正常,而Ⅲ1患病,所以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2)如果该遗传病是伴Y遗传,则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应该患病,女性都正常,所以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的个体有1、3、4.(3)如果该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遗传,则Ⅲ2的基因型是XDXD或XDXd,Ⅱ3的一个致病基因来自于第Ⅰ代中的2号个体,该致病基因的传递过程体现了交叉遗传的遗传特点.(4)如果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遗传,则图中可能为显性纯合子的个体是Ⅲ2;Ⅲ2与一家族无该病史的异性婚配,生下携带致病基因男孩的概率是;由于该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则正常个体中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Ⅲ1色觉正常,若他与一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后代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故答案为:(1)隐性;(2)1、3、4;(3)XDXD或XDXd;Ⅰ2;交叉遗传;(4)Ⅲ2;;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测,“无中生有”是隐性,“无”指的是父母均不患病,“有”指的是子代中有患病个体;隐性遗传看女病,后代女儿患病父亲正常的话是常染色体遗传.“有中生无”是显性,“有”指的是父母患病,“无”指的是后代中有正常个体;显性遗传看男病,儿子正常母亲患病为常染色体遗传,母女都患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母亲和女儿都正常,遗传病只在男子之间遗传的话,极有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

3.先天性夜盲症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先天性眼病.如表是某家庭患病情况的调查结果.

家庭成员

父亲

母亲

哥哥

姐姐

妹妹

患病

正常

(1)在方框中画出该家庭的遗传系谱图.(正常男性用□表示,正常女性用表示,患病男性用■表示,患病女性用●表示○﹣□表示配偶关系).________

(2)若母亲携带致病基因,则可判断该病为________性遗传病.已知哥哥的致病基因仅来自母亲,则该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3)妹妹和一正常男性婚配,怀孕后若对胎儿进行遗传诊断,合理的建议是()

A.胎儿必定患病,应终止妊娠B.胎儿必定正常,无需相关检查C.胎儿性别检测D.胎儿染色体数目检测

(4)经基因检测发现妹妹携带红绿色盲基因e,假设妹妹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的7个儿子中,3个患有先天性夜盲症(H/h),3个患有红绿色盲(E/e),1个正常.下列示意图所代表的细胞中最有可能来自妹妹的是________.

(5)若已知兄妹三人的血型互不相同,哥哥的血型为O型.则他们的父母关于ABO血型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_.

(1)(2)隐;X(性)(3)C(4)B(5)IAi×IBi

解:(1)根据表格中家庭各成员的患病情况,绘制成遗传系谱图,具体见答案.(2)若母亲携带致病基因,则可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已知哥哥的致病基因仅来自母亲,则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3)人类先天性夜盲症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妹妹和一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女儿一定健康,所生儿子可能患病,故怀孕后应对胎儿性别检测.故选:C.(4)A图中h和e在同一条染色体上,那么所生的孩子要么两病皆患,要么完全正常,与题意不符,A错误;B、B图可以解释“3个患血友病,另外3个患红绿色盲”,另外一个正常是由于母亲的两条X染色体在联会时发生交叉互换,产生了HE的配子,B正确;C、红绿色盲和血友病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应该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D、H与h是等位基因,应该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上,而不是同一条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B.(5)若已知兄妹三人的血型互不相同,哥哥的血型为O型,则其姐妹二人的血型分别是A型、B型、AB型中的两种.因此他们的父母关于ABO血型的基因型组合是IAi×IBi.故答案为:(1)如图·(2)隐X(性);(3)C;(4)B;(5)IAi×IBi红绿色盲和血友病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H与h、E和e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X这对同源染色体上.一对夫妇生育的7个儿子中,3个患有血友病(H﹣h),3个患有红绿色盲(E﹣e),1个正常,而儿子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所以母亲的两条X染色体上,一条含有He,另一条含有hE,而另外一个正常是由于母亲的两条X染色体在联会时发生交叉互换,产生了HE的配子.

4.分析有关肥胖遗传的资料,回答问题.人类基因组中存在至少七对等位基因的单基因突变可不依赖环境因素而导致个体严重肥胖,即单基因肥胖.某家族的单基因肥胖不仅由第18号染色体上的R、r基因决定,而且还与第2号染色体上的M、m基因有关;R基因存在时不能形成黑皮素4受体,m基因纯合时不能形成黑皮素原,其机理如图所示.

(1)m基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2)基于上述原理,该家族中体重正常个体应具有基因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种基因传递遵循的遗传规律是________.图2显示该家族的肥胖遗传系谱,其中Ⅰ﹣1是纯合体,Ⅰ﹣2的基因型为mmRr.

(3)Ⅱ﹣4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Ⅱ﹣4与其他家族中的正常女性(纯合体)婚配,生出严重肥胖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最近发现在第18号染色体上还存在与该家族单基因肥胖密切相关的隐性突变基因e.已知Ⅱ﹣5不含上述所有导致肥胖的突变基因,而Ⅱ﹣4同时携带E和e基因.

(4)若只考虑第18号染色体,则Ⅲ﹣6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

(5)若Ⅱ﹣4产生RMe型精子的概率是n,则基因R与E之间的交换值为________.

(6)在酶X表达受阻的下列基因型个体中,注射促黑素细胞激素能缓解甚至治疗严重肥胖的是(多选).

A.EEMMRrB.EeMmrrC.EeMmrrD.eeMMrr.

(1)基因突变(2)M;r;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MmRr;(4)re∥rE(5)4n(6)B,C

解:(1)m基因是M基因的等位基因,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2)由于m基因纯合时不能形成阿黑皮素原,R基因存在时不能形成黑皮素4受体,所以该家族中体重正常个体应具有M基因和r基因.又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这两种基因传递遵循的遗传规律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根据该家族的肥胖遗传系谱中Ⅰ﹣1是纯合体,Ⅰ﹣2的基因型为mmRr,可推断Ⅱ﹣4的基因型为MmRr.若Ⅱ﹣4与其他家族中的正常女性(纯合体MMrr)婚配,生出严重肥胖孩子(M_Rr)的概率是.(4)由于R、r基因位于第18号染色体上,且在第18号染色体上还存在与该家族单基因肥胖密切相关的隐性突变基因e,所以若只考虑第18号染色体,则Ⅲ﹣6的基因型可能为re∥rE.(5)若Ⅱ﹣4产生RMe型精子的概率是n,则基因R与E之间的交换值为n×4=4n.(6)由于m基因纯合时不能形成黑皮素原,所以在酶X表达受阻的下列基因型个体中,注射促黑素细胞激素能缓解甚至治疗严重肥胖的是BC.故答案为:(1)基因突变(2)Mr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MmRr(4)re∥rE(5)4n(6)BC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R、r基因位于第18号染色体上,M、m基因位于第2号染色体上,所以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本题通过转录、翻译和遗传系谱图,考查自由组合定律及人类遗传病遗传的特点和规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产前诊断是优生的主要措施之一,检查羊水和羊水中的胎儿脱落细胞,能反映胎儿的病理情况.羊水检查过程包括细胞培养、生化分析、基因分析、染色体分析等.甲图是羊水检查的主要过程,乙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1)在进行染色体分析时,通常选用处于________(时期)的细胞,主要观察染色体的________.

(2)乙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已知甲病(基因用A,a表示)为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乙病(基因用B,b表示)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

(3)乙图中Ⅲ2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如果Ⅱ6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则图中Ⅲ2与Ⅲ3结婚生一对同卵双胞胎,两个孩子都得病的概率是________.

(4)若乙图中Ⅲ2与Ⅲ3结婚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乙病的概率为________.

(5)Ⅱ5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控制甲病基因和正常基因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时期(不考虑交叉互换).

(1)有丝分裂中期;结构数目(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3)aaBb;(4)(5)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解:(1)因为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所以在进行染色体分析时,通常选用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主要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2)II﹣5号和II﹣6号患病,III﹣3号和III﹣5号正常,为显性遗传病,II﹣5号患病,但是III﹣3号正常,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3)乙图中Ⅲ2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由遗传系谱图分析可知,II﹣6号基因型为AABb,II﹣5号的基因型为AaBb,III﹣3号个体基因型为AAbb或Aabb,比值为1:1,又由于Ⅲ2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Ⅲ2与Ⅲ3结婚后,只看甲病,III﹣2号的基因型是aa,III﹣3号的基因型是AA或Aa,孩子不患甲病的概率为是AA+Aa×=;只看乙病,III﹣2号的基因型是Bb,III﹣3号的基因型是bb,子代不患乙病的概率是,故后代正常的概率是,后代患病的概率为,由于是同卵双胞胎,两个孩子都得病的概率和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相同,故Ⅲ2与Ⅲ3结婚生一对同卵双胞胎,两个孩子都得病的概率是.(4)只看乙病,III﹣2号的基因型是Bb,III﹣3号的基因型是bb,子代基因型有两种情况:Bb和bb,患病的概率是.(5)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故答案为:(1)有丝分裂中期结构数目(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3)aaBb(4)(5)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所以在进行染色体分析时,通常选用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主要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由Ⅱ代1、2号不患甲病,而Ⅲ代2号患甲病,故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通过题干可知,甲病为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故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Ⅱ代5、6号患乙病,Ⅲ代3号正常可知,乙病为显性遗传病,且父亲患病,女儿正常,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6.下面是百度百科关于抗利尿激素(ADH)的部分阐述,请回答相关问题:抗利尿激素(又称血管升压素)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细胞分泌的9肽激素,经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后叶释放出来.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吸收,是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键性调节激素.此外,该激素还有增强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

(1)ADH合成后经由下丘脑神经细胞的________(填“细胞体”、“树突”或“轴突”)输送至脑下垂体后叶,垂体后叶中的ADH通过________方式从细胞进入血液.

(2)人的抗利尿激素的化学结构是:半胱氨酸一酪氨酸一苯丙氨酸一谷氨酰胺一天冬氨酸一半胱氨酸一脯氨酸一精氨酸一甘氨酸一NH2;而猫的抗利尿激素的化学结构为:半胱氨酸一酪氨酸一苯丙氨酸一谷氨酰胺一天冬氨酸一半胱氨酸一脯氨酸一赖氨酸一甘氨酸一NH2.这两者的生理效应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导致它们差异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ADH的基因有1个________(填“碱基”、“密码子”或“碱基对”)不同.

(3)ADH合成过程脱去________个水分子,与ADH合成、加工、分泌直接相关的单膜细胞器是________.

(4)尿量超过称尿崩,尿崩症患者ADH分泌________.

(5)90%患者位于X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缺陷,如何确定这种病的显隐性?请简要写出确定思路:________.

(1)轴突;胞吐(2)胞吐;碱基对(3)8;内质网、高尔基体(4)不足(5)调查多个患者家系,若患者的双亲均正常,则为隐性遗传;若两位患者出现了正常的后代,则为显性遗传(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解:(1)突触的类型有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都是由轴突释放传给突触后膜,ADH合成后也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的轴突输送至脑下垂体后叶;由于该九肽的分子量较大,因此通过胞吐的方式从细胞运输到血液,最终选择性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并发挥作用.(2)人的抗利尿激素的化学结构是:半胱氨酸一酪氨酸一苯丙氨酸一谷氨酰胺一天冬氨酸一半胱氨酸一脯氨酸一精氨酸一甘氨酸一NH2;而猫的抗利尿激素的化学结构为:半胱氨酸一酪氨酸一苯丙氨酸一谷氨酰胺一天冬氨酸一半胱氨酸一脯氨酸一赖氨酸一甘氨酸一NH2.这两者本质都是抗利尿激素,则生理效应相同,导致它们差异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ADH的基因有1个碱基对不同,使得氨基酸序列中倒数第二个氨基酸有差异,而其他氨基酸没有区别.(3)ADH是9肽,其合成过程脱去9﹣1=8个水分子;由分析可知,与ADH合成、加工、分泌直接相关的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其中单层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4)尿量超过称尿崩,尿崩症患者ADH分泌不足,肾小管和结合管和对水分重吸收减少.(5)要确定某种病的显隐性,可调查多个患者家系,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者,则为隐性遗传.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为显性(或患者的双亲均正常,则为隐性遗传;若两位患者后代出现正常,则为显性遗传).故答案为:(1)轴突胞吐(2)相同碱基对(3)8内质网、高尔基体(4)不足(5)调查多个患者家系,若患者的双亲均正常,则为隐性遗传;若两位患者出现了正常的后代,则为显性遗传根据题意可知,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的九肽类激素,合成后由垂体后叶释放,它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由于该九肽的分子量较大,因此通过胞吐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外,因此相当于分泌蛋白,因此其合成场所为核糖体,同时依次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并需要细胞膜的分泌功能,在整个过程中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7.如表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相关情况表,如图是一个血友病(用B、b表示)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遗传系谱图.已知Ⅱ4的血液中含有镰刀型细胞,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相关情况表

基因型

HbAHbA

HbAHbB

HbBHbB

有无临床症状

无症状

无症状

贫血患者

镰刀型细胞数多少

(1)从有无临床症状的角度看,等位基因HbA对HbB为完全显性;若从镰刀型细胞数多少角度看,HbA对HbB为________(填“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不完全隐性”或“隐性”),这说明生物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会因________而有所改变.

(2)Ⅰ2的基因型是________;Ⅱ1血液中有镰刀型细胞的概率是________.

(3)若Ⅱ3和Ⅱ4再生一个小孩,该小孩患血友病且血液中含有镰刀型细胞的概率为________.

(1)不完全隐性;(依据的)性状(或标准)不同(2)HbAHbBXBXb;(3)

解:(1)分析表中信息可知:从有无临床症状的角度看,等位基因HbA对HbB为完全显性;若从镰刀型细胞数多少角度看,HbA对HbB为不完全隐性.这说明生物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会因依据的性状(或标准)不同而有所改变.(2)Ⅰ2的基因型是HbAHbBXBXb,由于Ⅱ1的基因型为HbAHbAXbY或HbAHbBXbY,Ⅱ1血液中有镰刀型细胞的基因只能是HbAHbBXbY,其概率为.(3)已知Ⅱ4的血液中含有镰刀型细胞.若只研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Ⅱ3的基因型为HbAHbA或HbAHbB,Ⅱ4的基因型是HbAHbB二者所生一个小孩血液中含有镰刀型细胞的概率为,若只研究血友病,则Ⅱ3和Ⅱ4的基因型分别是XBXb和XBY,所生一个小孩患血友病的概率为,综上分析,Ⅱ3和Ⅱ4所生一个小孩患血友病且血液中含有镰刀型细胞的概率为.故答案为:(1)不完全隐性;(依据的)性状(或标准)不同;(2)HbAHbBXBXb;;(3)分析遗传图解:图中Ⅰ1和Ⅰ2生了一个患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女孩Ⅱ2,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Ⅱ2是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基因型为HbBHbB,其父母的基因型为HbAHbB.Ⅱ1、Ⅱ3、Ⅱ5的基因都为HbAHbA或HbAHbB.根据题意Ⅱ4的血液中含有镰刀型细胞,Ⅱ4的基因型为HbAHbB.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Ⅱ1患有血友病,其基因型为XbY,故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为XBY和XBXb.因此.Ⅱ2、Ⅱ3的基因分别为XBXB或XBXb,Ⅱ4、Ⅱ5的基因分别为XBY、XBY.Ⅲ1的基因型XbY.故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为HbAHbBXBY和HbAHbBXBXb,Ⅱ1的基因型为HbAHbAXbY或HbAHbBXbY.Ⅱ2的基因为HbBHbBXBXB或HbBHbBXBXb.由此可以判断相关个体的基因型.

8.经调查发现,某家族涉及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相关基因依次为A、a和B、b),遗传系谱图如图1所示.科研机构对该家族中的部分个体进行了这两对基因的凝胶电泳分离,所得带谱如图2所示,四种条带各代表一种基因.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

(2)Ⅱ5的基因型是________,Ⅰ1与Ⅱ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Ⅲ1为纯合子的几率是________.

(3)电泳带谱中,条带1代表的是基因________,若对I4进行基因的凝胶电泳分离,所得带谱含有条带的情况是________(用条带序号回答).

(4)若对Ⅰ4进行基因的凝胶电泳分离,所得带谱含有三条条带;且已知自然人群中,男性不患乙病的几率为81%,则Ⅰ1,与Ⅱ2生下甲、乙两病兼患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显性遗传(2)Aabb或AaXbY;1;0

(3)a;1、3、4或1、3(4)

解:(1)由分析可知,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显性遗传.(2)Ⅰ4为甲病患者,因此所生正常子女的基因型均为Aa,又由于Ⅱ5表现正常,因此Ⅱ5的基因型是Aabb或AaXbY.由Ⅱ2和Ⅰ4可分别判断Ⅰ1与Ⅱ4的甲病基因型均为Aa;Ⅰ1与Ⅱ4的乙病基因型为Bb或XBXb,因此两者相同的概率是1.图中Ⅲ1具有三个基因,因此一定为杂合子.(3)图中Ⅱ2和Ⅱ3均不患乙病,因此条带4表示乙病的隐性基因,而Ⅱ2患甲病,Ⅱ3不患甲病,因此电泳带谱中,条带1代表基因a.如果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对I4进行基因的凝胶电泳分离,所得带谱含有条带为1、3、4;如果乙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I4的带谱含有条带为1、3.(4)由于Ⅰ4患两种病,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aBb或aaXBY;又由于对Ⅰ4进行基因的凝胶电泳分离,所得带谱含有三条条带,说明乙病只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即Ⅰ4的基因型只能为aaBb;已知自然人群中,男性不患乙病的几率为81%,即bb的概率为81%,因此b的基因频率=90%,B的基因频率=10%,则人群中BB=1%,Bb=18%,即患病男性BB:Bb=1:18,则Ⅱ1与Ⅱ2生下甲、乙两病兼患的孩子的概率=1×(1﹣)=.故答案为:(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显性遗传;(2)Aabb或AaXbY;1;0(3)a;1、3、4或1、3;(4)分析系谱图:甲病:由于Ⅰ1和Ⅰ2表现正常,生了一个患甲病的女儿Ⅱ2,由此可以确定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由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2的甲病基因型表示为aa,而从图2中看出,Ⅱ2的基因只有两种,表明与乙病有关的基因为纯合子,由此确定该病为显性遗传病;根据系谱图不能确定其准确的遗传方式,因此乙病的遗传方式可能为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显性遗传.

9.甲图表示某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观察该果蝇某器官装片,发现如乙、丙所示的细胞,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丙细胞形成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是________。在该器官切片中可能看到细胞的染色体组的数目为________。

(2)与甲→乙过程相比,甲→丙过程特有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是________。

(3)甲图中果蝇的点状染色体(第4号染色体)多一条或少一条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现将无眼果蝇(ee)与第4号染色体三体野生型果蝇(EEE)交配,得到子一代,再将子一代的三体果绳与无眼果蝇(ee)杂交,则下代表现型及分离比为________。

(4)若已知果蝇控制眼色的红眼和白眼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这种眼色基因可能会因为染色体片段的缺失而丢失(以X0表示,X0X0和X0Y的个体没有眼色基因,无法存活)。现有一红眼雄果蝇(XWY)与一白眼雌果蝇(XwXw)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现欲利用一次杂交实验来判断这只果蝇的出现是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还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让这只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如果子代中雌、雄果绳数量比为________,则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如果子代中雌、雄果蝇数量比为________,则是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1)卵细胞和(第二)极体;8对;1、2、4(2)基因重组(3)野生型:无眼=5:1(4)1:1;2:1

解:(1)丙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2个染色体组),加之细胞膜从偏向细胞一极的部位向内凹陷(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丙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形成的子细胞名称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含1个染色体组)。乙细胞中有8对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4个染色体组)。该器官为卵巢,其中的卵原细胞既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也可以通过减数分裂的方式产生卵细胞,所以在该器官切片中可能看到细胞的染色体组的数目为1、2、4。(2)结合对(1)的分析可知:甲→乙过程为有丝分裂,可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甲→丙过程为减数分裂,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可见,与甲→乙过程相比,甲→丙过程特有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是基因重组。(3)无眼果蝇(ee)与第4号染色体三体野生型果蝇(EEE)交配,得到的子一代中,三体果绳的基因型为EEe,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EE∶Ee∶E∶e=1∶2∶2∶1。将子一代的该三体果绳(EEe)与无眼(ee)杂交,则下代表现型及分离比为野生型(5E_)∶无眼(1ee)=5∶1。(4)理论上,红眼雄果蝇(XWY)与白眼雌果蝇(XwXw)交配,后代雌果蝇均为红眼(XWXw),若出现了1只白眼雌果蝇,欲通过杂交实验来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染色体缺失造成的,还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可让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①若是由基因突变引起,则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wXw,让其与红眼雄果蝇(XWY)杂交,子代中XWXw∶XwY=1∶1,即子代中雌、雄果绳数量比为1∶1。②若是由染色体缺失造成的,则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wX0,让其与红眼雄果蝇(XWY)杂交,子代中XWXw∶XWX0∶XwY∶X0Y(致死)=1∶1∶1∶1,即子代中雌、雄果蝇数量比为2∶1。本题通过观察题干所示图片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关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图像特点,因此学生要在熟记课本上这一知识点的同时,学会看图。并且弄清伴性遗传的实质,学会判断伴性遗传的后代表现型和相应比例,是解答该题的基础。

10.在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由A、a控制);棒眼与红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由B、b控制)。现有两果蝇杂交,得到F1表现型和数目(只)如表。

灰身棒眼

灰身红眼

黑身棒眼

黑身红眼

雌蝇

0

50

0

雄蝇

70

82

26

23

请回答:

(1)该种群中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________;控制棒眼与红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

(2)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F1中黑身棒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身棒眼雌蝇:黑身棒眼雄蝇:黑身红眼雄蝇=________。

(4)年,遗传学家Bridges发现用红眼雌果蝇与X射线处理过的棒眼雄果蝇进行杂交,总能在某些杂交组合的F1中发现红眼雌果蝇.该种红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它自身发生了基因突变还是父本棒眼果蝇X染色体缺失了显性基因B(B和b基因都没有的受精卵不能发育)。请你设计杂交实验进行检测。实验步骤:用________杂交,统计子代表现型和比例。结果预测及结论:若子代棒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________,则是由于基因突变。若子代棒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________,则是由于父本棒眼果蝇X染色体缺失。

(1)常染色体;X染色体(2)AaXBXb和AaXBY(3)4:3:1(4)F1中红眼雌果蝇与棒眼雄蝇;1:1;2:1

(1)子代雌蝇中黑身:灰身=50:=1:3,雄蝇中黑身:灰身=26:70=1:3,雌雄比例相等,故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子代雌蝇全是棒眼,雄蝇棒眼:红眼=(70+26):(82+23)=1:1,雌雄比例不等,故控制棒眼与红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2)子代黑身:灰身=1:3,亲本相关基因型为Aa×Aa;子代雌蝇全是棒眼,雄蝇棒眼:红眼=1:1,亲本相关基因型为XBXb×XBY,故亲本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3)F1中黑身棒眼雌果蝇有aaXBXb(1/2)和aaXBXB(1/2),中黑身棒眼雌雄蝇有aaXBY。故有2种杂交组合:1:aaXBXb×aaXBY,子代为(1/2)(1/2黑身棒眼雌蝇:1/4黑身棒眼雄蝇:1/4黑身红眼雄蝇)。2:aaXBXB×aaXBY,子代为(1/2)(1/2黑身棒眼雌蝇:1/2黑身棒眼雄蝇),故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身棒眼雌蝇:黑身棒眼雄蝇:黑身红眼雄蝇=(1/4+1/4):(1/8+1/4):1/8=4:3:1。(4)用假说-演绎法解决。①要探究红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还是父本棒眼果蝇X染色体缺失了显性基因B,必须让该F1中红眼雌果蝇与棒眼雄蝇杂交,统计子代表现型和比例,作出判断。假设由于基因突变产生,则该红眼雌果蝇为XbXb,而棒眼雄蝇为XBY,杂交子代为1XBXb:1XBY,即子代棒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1:1。如果是由于父本棒眼果蝇X染色体缺失,则该红眼雌果蝇为XXb,而棒眼雄蝇为XBY,杂交子代为1XBXb:1XBY:1XBXb:1XY(致死),即子代棒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2:1。多对基因的遗传需先进行单对基因的分析,再进行组合分析。分析表格可知,子代中黑身和灰身的比例与性别无关,属于常染色体遗传;而子代中棒眼和红眼与性别相关联,属于性染色体遗传。

11.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的效应不同),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组合

A_Bb

A_bb

A_BB或aa_

植物颜色

粉色

红色

白色

若不知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课题小组选用了AaBb粉色植株自交进行研究.

(1)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存在三种类型,请你在下面的图示方框中补充其他两种类型(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2)②实验方法:粉色植株自交③实验步骤:第一步:粉色植株自交;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二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④实验可能的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的结论:a.________,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上图第一种类型);b.________,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上图第二种类型);c.若子代植株花粉色:红色:白色=2:1:1,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上图第三种类型).

(2)若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粉色植株自交后代中:①子代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白花植株中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用分数表示).②子代红花植株中杂合子出现的几率是________,若对杂合子的红花植株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那么形成的植株为________倍体.

(1)见答案;子代植株花色表现型及比例为粉色:红色:白色=6:3:7;子代植株花色表现型及比例为粉色:白色=1:1(2)5;;;四

解:(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可以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一对染色体上,表现为连锁关系.探究过程如下:①作出假设: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存在三种类型.②实验步骤:第一步:粉色植株自交.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③实验可能的结果及相应的结论(不考虑交叉互换):a.若在两对同源染色体,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1:2:4:2:1:2:1(白白白粉粉白红红白);粉色:红色:白色=(2+4):(1+2):(1+2+1+2+1)=6:3:7;b.当AB在同一染色体、ab在同一染色体的时候令AB为G、ab为h,AaBb自交即为Gg自交,结果为GG:Gg:gg=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1其中白:粉=1:1;c.当Ab在同一染色体,aB在同一染色体的时候令Ab为H,aB为h,AaBb自交即为Hh自交,结果为HH:Hh:hh=AAbb:AaBb:aaBB=1:2:1其中粉色:红色:白色=2:1:1.(2)上述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粉色植株(AaBb)自交后代中,子代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共5种,比例是2:1:1:2:1,其中AaBB和AABB为红花植株,则后代红花植株中杂合体出现几率是.白色植株中a的基因频率为==.若对杂合子的红花植株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那么形成的植株为四倍体.故答案为:(1)①④a.子代植株花色表现型及比例为粉色:红色:白色=6:3:7b.子代植株花色表现型及比例为粉色:白色=1:1(2)①5②四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两对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该两对基因可以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表现为连锁关系.如果是第二种类型,则可以产生雌雄配子各两种,为AB和ab,用棋盘法即可算出表现型比例;如果是第三种类型,则可以产生雌雄配子各两种,为Ab和aB,用棋盘法即可算出表现型比例.

12.人类有多种血型系统,ABO血型和Rh血型是其中的两种.人类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A,IB和i)决定;Rh血型由常染色体上的另1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两种血型的基因型组成见表:

血型

A型

B型

AB型

O型

Rh型

Rh型

基因型

IAIA,IAi

IBIB,IBi

IAIB

ii

RR,Rr

rr

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回答有关问题:

(1)控制Rh血型的基因________(填“位于”或“不位于”)9号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

(2)某对夫妇,丈夫和妻子的血型分别为A型﹣Rh阳性和B型﹣Rh阳性,且已生出1个血型为O型﹣Rh阴性的儿子.儿子为O型血________(填“是”或“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若这对夫妇再次生育,则二孩与哥哥血型性别完全相同的可能性为________.

(3)已知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基因用H或h表示),上述夫妇及他们的父母均不患此病,但妻子已生的儿子患有此病,则该男孩的血友病致病基因来自于________(填“祖父”、“祖母”、“外祖父”或“外祖母”).该男孩成年后与一位AB型﹣Rh阳性血友病携带者婚配,从两种血型和血友病方面分析,将来所生女儿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__种.

(1)不位于;两对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说明两对基因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2)不是;(3)外祖母;4或8

解:(1)根据两对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说明两对基因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因此,控制Rh血型的基因不位于9号染色体上.(2)某对夫妇,丈夫和妻子的血型分别为A型﹣Rh阳性(IA_R_)和B型﹣Rh阳性(IB_R_),且已生出1个血型为O型﹣Rh阴性的儿子(iirr),由此可判断,丈夫和妻子的基因型分别为IAiRr和IBiRr.由于人类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A,IB和i)决定,所以儿子为O型血是等位基因分离而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若这对夫妇再次生育,则二孩与哥哥血型性别完全相同的可能性为××=.(3)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该夫妇及他们的父母均不患此病,但妻子已生的儿子患有血友病,说明妻子是携带者,其血友病致病基因来自妻子的母亲,即该男孩的外祖母.该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IAiRrXHY和IBiRrXHXh.男孩的基因型为iirrXhY,AB型﹣Rh阳性血友病携带者的基因型为IAIBR_XHXh.因此,从两种血型和血友病方面分析,将来所生女儿的基因型可能有2×1×2=4或2×2×2=8种.故答案为:(1)不位于两对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说明两对基因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2)不是(3)外祖母4或8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人类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A,IB和i)决定,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Rh血型由常染色体上的l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于这两对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13.鸟类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某种鸟的羽色受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基因控制羽色的机理如图2所示.研究者利用甲、乙、丙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组合

亲代

蓝羽♀×绿羽♂(甲)(乙)

黄羽♀×绿羽♂(丙)(乙)

子代部分个体

白羽♀蓝羽♂(丁)(戊)

白羽♂黄羽♀(己)(庚)

(1)该鸟羽色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

(2)甲与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

(3)正常情况下,丙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W染色体的数量是________条.若戊与庚交配,则后代为白羽的概率是________.

(4)已知图2中酶A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但并不能确认基因A转录的mRNA中编码蛋白质的碱基序列,原因是________.

(1)基因自由组合(自由组合)(2)bbZAW、BbZAZa(3)0或1或2;(4)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

解:(1)由于,A(a)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B(b)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由表格信息可知,甲是蓝羽雌性,基因型为bbZAW,乙是绿羽雄性,基因型是B_ZAZ﹣,杂交后代白羽雌性的基因型是bbZaW,Za父本,因此乙的基因型是BbZAZa.(3)丙是雌性,性染色体是异型染色体,性染色体组型是ZW,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可能含有W染色体,也可能不含有W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因此丙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W染色体的数量可能是0条、1条或2条;丙黄羽雌性的基因型是B_ZaW,丁绿羽雄性的基因型是B_ZAZ﹣,杂交后代的白羽雄性的基因型是bbZaZa,黄羽雌性的基因型是bbZAW,亲本丙的基因型是BbZaW,乙的基因型BbZAZa,庚的基因型是BBZaW:BbZaW=1:2,甲的基因型是bbZAW,乙的基因型是BbZAZa,杂交子代蓝羽雄性戊的基因型是bbZAZA:bbZAZa=1:1,戊与庚杂交,后代中白羽的概率是bbZaW+bbZaZa=.(4)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多个密码子可能编码同一种氨基酸,因此已知图2中酶A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但并不能确认基因A转录的mRNA中编码蛋白质的碱基序列.故答案为:(1)基因自由组合(自由组合)(2)bbZAW、BbZAZa(3)0或1或2(4)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题图可知,A(a)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B(b)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图2的细胞代谢途径可知,含有A、不含有B基因表现为蓝色羽毛,含有B不含有A是黄色羽毛,同时含有A、B基因为绿色羽毛,A、B都不含有为白色羽毛;又知A(a)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B(b)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蓝色羽毛的基因型是bbZAZ﹣、bbZAW,黄色羽毛的基因型是B_ZaZa、B_ZaW,绿色羽毛的基因型是B_ZAZ﹣、B_ZAW,白色羽毛的基因型是bbZaZa、bbZaW.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daoyanazz.com/yyxj/90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