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瀚庆
重庆医院血液内科
重庆市血友病病例信息管理中心
重庆
病例简介
患者:男,25岁,确诊血友病A21年。
初诊情况:患者21年前右侧额部受伤后流血不止,于重庆医院就诊,行凝血因子检测提示FⅧ活性小于1%,诊断为血友病A(重型)。给予凝血因子Ⅷ输注后好转出院。
此后20年余患者反复关节胀痛,偶有牙龈出血、皮肤黏膜瘀斑瘀点、血尿,先后40次就诊于我科,予以输注人凝血因子Ⅷ、冷沉淀或血浆后上述症状可改善。
从年起,患者因出血长期于我科住院输注Ⅷ因子行替代治疗(见表1)。
年4月重庆市血友病病例信息管理中心在我院成立,连续多年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血友病规范化治疗的培训。
年5月起开始对患者进行预防治疗:15~30U/kg,每周给药。预防治疗期间患者未发生出血。
在此之前,患者多次因膝关节肿痛在外院不规范治疗,膝关节受累症状日益加重,逐渐出现关节畸形,功能障碍。入本院后经膝关节CT及X线后考虑诊断为“血友病性关节炎”(见图1~图3)。
△图1患者入院后X线检查
△图2患者入院后X线检查
△图3患者入院后X线检查
双侧膝关节诸骨骨质密度降低,左侧股骨下端稍膨大变性,双髁间隆突及关节面边缘骨质增生,局部可见囊状低密度影,双膝关节腔及髌上囊内少量积液,双侧关节腔内少量积气。
诊疗过程
血友病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第一期:X线片上没有骨骼改变,只有因出血而形成的软组织肿胀阴影;
第二期:骨骺区因废用和充血出现骨质疏松,关节间隙不狭窄,无软骨下囊肿形成。
第三期:有软骨下囊肿形成,大小不等,偶与关节腔相通,关节间隙不狭窄,本期特点为关节软骨仍保持正常,是最后可逆阶段。
第四期: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狭窄,髁间切迹增宽不规则,髌骨下极呈方形。
第五期:为终末期变化,没有关节间隙,关节结构极度紊乱,有屈曲挛缩或半脱位,骨关节炎变化十分明显。
血友病性关节炎的治疗一到三期:预防治疗、规范化管理,如预防治疗无效可考虑外科干预。如:开放性或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化学性滑膜切除术、放射性滑膜切除术。
四到五期:手术治疗。如:人工关节置换术。
患者术前关节情况:双膝关节肿胀、僵直,左膝关节稍外翻畸形,双膝关节活动范围约0~6°,双膝屈曲活动受限,屈曲约10°,患者诉长时间坐、立、行走后,可出现关节肿痛、出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患者术前膝关节X线主要表现为骨质密度降低,髁间隆突及关节面边缘骨质增生,左侧膝关节间隙狭窄,属于第四期,已经是不可逆状态。患者有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指征。
手术前进行8周短程预防治疗。
1预防治疗方案人凝血因子ⅧIU,静脉输液,隔日1次。
2围手术期用药方案术前1天:FⅧ2IU,静脉输液,临时1次,输后1小时复查APTT,恢复正常次日可行手术。
手术当日:FⅧIU,静脉输液,每12小时1次,术前2小时输,输后1小时查APTT。
术后1~3天:FⅧIU,静脉输液,每12小时1次。
术后4~6天:FⅧIU,静脉输液,每12小时1次。
术后7~14天:静脉输液,每12小时1次。
术后1~14天:每天复查APTT,酌情调整FⅧ剂量。
手术中所见关节改变
左膝关节:关节内粘连严重,关节半脱位,外翻畸形,髌骨、股骨及胫骨软骨已侵蚀,股四头肌痉挛,半月板及交叉韧带部分破坏,骨赘增生明显。
右膝关节:关节内粘连严重,关键面软骨侵蚀,骨赘增生明显,半月板及交叉韧带部分破坏。
凝血象及用药情况
术前1天至术后20天凝血象及用药情况总结(见表2)。
术后1个月膝关节正位片
检查所见:双侧膝关节见人工膝关节在位,双侧膝关节诸组成骨骨质疏松,膝关节间隙未见明显异常,关节结构正常,关节囊无明显增大,周围软组织未见异常。
检查结论:双侧膝关节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改变(见图4、图5)。
△图4患者术后1个月膝关节正位片
△图5患者术后1个月膝关节正位片
治疗结果
目前患者定期规律于血友病门诊开药
其剂量为:人凝血因子ⅧIU/瓶×28瓶/周
用法:IU,每天1次。
患者一般情况可,未再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术后4个月诉膝关节目前经过康复锻炼后屈曲可达到80°。
治疗体会:
①在重型血友病患者的规范化治疗中,替代治疗和预防治疗同样重要。
②如果反复出现关节出血,应该尽早预防治疗,避免出现不可逆性血友病性骨关节炎。
③对不可逆性骨关节炎,关节置换不仅可以消除疼痛,改善关节功能,而且还可以彻底切除出血的滑膜,减少关节再出血的机会。
欲了解更多病例详情,敬请持续北京现在好点的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啊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