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中华妇产科杂志年7月第56卷第7期
作者:李晓段华
首都医科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妇科微创中心
通信作者
段华,Email:duanhua
ccmu.edu.cn摘要宫腔粘连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子宫内膜再生修复障碍并伴有纤维化的常见妇科疾病,严重危害女性的生育功能。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多向分化和自我更新等特性用于修复损伤的子宫内膜,在临床探索性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间充质干细胞促进损伤子宫内膜的修复以改善患者的生育结局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聚焦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改善宫腔粘连患者生育结局中的作用,并分析其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adhesion,IUA)是一种子宫内膜损伤性疾病,严重破坏女性生育功能[1]。文献报道,重度IUA患者在粘连分离术后的再粘连率高达62.5%[2],妊娠成功率仅为33.3%[3]。因此,改善患者的生育能力是治疗IUA的重中之重[4]。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以其强大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在细胞治疗中备受青睐,已成为多种组织器官损伤性疾病的新兴疗法,并取得了可观的疗效[5]。MSC促进损伤的子宫内膜修复以改善患者的生育结局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内容,众多临床研究分析了不同来源的MSC对IUA患者生育结局的改善情况,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BMDSC)、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cord?mesenchymalstemcells,UCMSC)、经血间充质干细胞(menstrualblood?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MenSC)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ADSC),本文就上述MSC在改善IUA患者生育结局中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MSC概述MSC是起源于早期中胚层的成体干细胞,间充质为动物胚胎中一种尚未特化的结缔组织;其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与其“干性”密切相关[6]。MSC来源广泛,从骨髓、脐带血、月经血、脂肪和胎盘等组织中均可提取[7]。年,国际细胞治疗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forCellularTherapy)定义了MSC的3条基本标准[8]:(1)细胞生长具有贴壁性;(2)细胞表达特异性抗原CD、CD73和CD90,而不表达造血细胞抗原CD45、CD34、CD14、CD11b、CD79a、CD19和HLA?DR;(3)在标准的体外分化条件下,具有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等分化的潜能。MSC可分泌活性因子,如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和白细胞介素等发挥营养功能,有利于创伤愈合和组织再生;MSC免疫原性较低,具有调节免疫和归巢等特性,也可通过旁分泌活动发挥生物学效应[9],因此,其在多种组织器官损伤性疾病的治疗中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