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们来聊聊血友病,这又是一个严重的血液系统遗传性疾病。
在国内,血友病患者自称为“玻璃人”——他们在生活中禁不起哪怕很轻微的磕碰,因为日常对我们没什么影响的小磕小碰,却可能导致他们大面积的皮肤淤青。医院抽完血,医生会告诉我们要按住伤口5分钟,但血友病患者需要更长的时间。然而,这些外在的伤口对于轻微的患者来说还算好的,严重的患者只要稍有磕碰则会出现严重的内出血。如膝盖、脚踝等关节的反复血肿会导致关节畸形;如果在肾脏、胃肠道或者大脑等重要器官出现大出血则可能是致命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血友病是一种凝血功能的障碍的遗传病。当身上的血管出现伤口时,血液会很自然地顺着伤口外流。同时,身体会自动启动一系列的反应(凝血反应)试图来堵住这个伤口避免血液外流。通常,我们按压伤口,压迫止血就是在帮助这个凝血反应的进行。凝血反应是一个复杂但有序的过程,中间需要很多的凝血因子参与,多个凝血因子逐步被激活,通过一个类似于多米诺骨牌效应的过程最终使伤口附近局部的血液凝固达到止血的目的(图1上)。但是,在血友病患者体内由于基因的缺陷,导致凝血过程中重要的VIII因子(甲型血友病)或者IX因子(乙型血友病)缺乏或者功能缺陷,使得多米诺骨牌效应不得不提前终止(图1下),因此,一旦有伤口,止血非常困难。
图1凝血过程是一个需要多个因子参与的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
血友病曾经是困扰欧洲王室的“皇室病”
说到血友病,我们必须提到一位超级名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她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从年继位至年去世在位60余年,让英国经济和军事实力达到鼎盛时期,使之成为“统御七海”的“日不落帝国”。
维多利亚女王共生育了9个孩子,5个女儿,4个儿子。这5位公主都十分的美丽聪明,不少国家的王子都前来求婚,并为能得到维多利亚女王的女儿而感到无上的光荣和自豪。于是,公主们分别先后嫁到了西班牙、俄国和欧洲的其他皇室;王子们则都是娶了丹麦、俄国和德国各地的公主、郡主们为妻。正因如此,维多利亚女王又被称为“欧洲的祖母”。然而,就是这位“老祖宗”导致了欧洲王族内至少10名血友病患者和至少6名携带者。
下面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家系图(图2),图中方框表示男性,圆圈表示女性,全部涂上蓝色表示患者,而一半涂上蓝色表示携带者。这个大家族中非常明显的是患者都为男性,而有很多女性是携带者——本身没有血友病表现,但可以把疾病遗传给下一代。
图2维多利亚女王家系图
这是一个典型的X连锁隐性遗传的疾病——前面提到的血友病患者所缺陷的VIII因子和IX因子都是位于X染色体上。在我们人类的23对染色体中,有22对为常染色体,另两条与性别分化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在女性为XX,在男性为XY。通常情况下,只要一条X染色体上的VIII因子和IX因子能正常发挥作用,VIII因子和IX因子就够用了,因此,女性哪怕一个X染色体出现问题,还会有另一个X染色体上的VIII因子和IX因子在支撑着凝血功能,而成为没有症状的携带者;但对于仅有一条X染色体的男性,只要那个X染色体出了问题,凝血功能就不行了,这是为什么男性患者远远多于女性患者的原因。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维多利亚女王携带的血友病致病基因从何而来?据考,女王的父亲不是血友病患者,她的母系亲属中也从未有过血友病患者,因此,突变基因不是由女王的上代传递而来的,最大的可能是女王的母亲在卵子发生过程中在VIII因子或IX因子上出现了一次基因突变,遗传学上称这种突变为新发突变。新发突变的存在是每个人都有可能是某些隐性遗传病的携带者的重要原因。
有些读者把维多利亚女王这么多后代患血友病归咎于她同表哥(舅舅之子)结婚以及欧洲王族联姻等近亲婚配,在血友病这个疾病上,这种说法是缺乏根据的。对血友病而言,女性携带者不论近亲婚配还是随机婚配,她的每个儿子都有50%的几率是患者。诚然,血友病家系的近亲婚配能导致出现女性患者的风险增加(当一个女性携带者和一个血友病患者婚配时,所生育的女儿有50%的几率是患者,另外50%的几率是携带者;所生儿子是患者的几率仍是50%)。
目前对血友病仍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止血和输血仍然是主要的对症治疗手段;但人们已经可以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对该病进行诊断和产前诊断。因此防止欧洲皇室贵族悲剧不再在更多人身上重演的最好办法是通过基因分析,提前明确携带情况,通过产前诊断,阻止血友病患儿的出生。
来源:华大医学
Genebook基因谱,是华大基因旗下致力于全民健康的服务平台。主要提供基于人类实时全景健康的互联网产品和个性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