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血友病基因疗法首次取得明确成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其特征是活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凝血时间延长,终身具有轻微创伤后出血倾向,重症患者没有明显外伤也可发生“自发性”出血。血友病通常分为三种表型:血友病A,血友病B,血友病C,其中B、C型血友病均与活性因子IX有关。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定期输血或注射凝血因子IX等,近年来针对凝血因子的基因疗法在血友病治疗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果。对患者而言,单次治疗后无需进一步医疗干预就能使机体自行生产足够量和持久的凝血因子IX一直是血友病治疗的重要目标。

12月7日,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杂志报道了使用基因疗法SPK-治疗血友病的1/2期临床试验中期数据。根据报道,接受治疗的10名患者中有9名没有出血。单次治疗18个月后,患者体内的因子IX水平中值为正常数值的34%。更重要的是,10位患者中的8位不再需要每隔几天进行IX因子注射。而在安全性上,SPK-没有引起严重的副作用,没有一名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血栓,也没有患者发生对因子IX产生抑制的情况,表明该基因疗法治疗血友病取得了第一个明显的成功。

10位患者接受的SPK-基因疗法,是由SparkTherapeutics与辉瑞合作开发的。经静脉注射,SPK-利用一种无害病毒——腺相关病毒将强效版本的人类因子IX基因递送到患者体内,帮助他们产生IX因子,在产生更多IX因子的同时,降低载体剂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免疫反应。

而以前用于治疗血友病的基因治疗试验并不顺利,主要因为患者的免疫系统破坏了修饰细胞,或者细胞未产生足够的IX因子。目前血友病的主流疗法是将重组的因子IX输注到患者体内,控制和预防出血事件。然而,这一疗法需要频繁接受因子IX的输注,为患者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SparkTherapeutics的总裁兼研发负责人KatherineA.High博士表示,这些临床数据表明,一次性使用SPK-基因疗法有潜力维持因子IX的活性水平,有望终止预防性的凝血因子输注、极大减少出血、并几乎能消除对于外源因子IX输注的需求。

参考资料:

[1]SparkTherapeuticsandPfizerAnnouncePublicationin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ofInterimDatafromPhase1/2ClinicalTrialofInvestigationalGeneTherapyforHemophiliaB.

[2]HemophiliaBGeneTherapywithaHighSpecificActivityFactorIXVariant.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daoyanazz.com/yyzz/75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