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
病史特点
73岁,男性患者,退休,职业无特殊。
主诉:乏力3月,出血3天。
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乏力,医院骨骼摄片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检查提示贫血伴有凝血功能障碍,予以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维生素K1改善凝血效果不佳,骨髓检查未见明显造血异常。
3天前出现口舌血泡,右下肢肿痛,右侧背部及臀部皮肤大片瘀斑,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治疗。
否认既往有类似出血病史,否认药物或毒物接触史。
查体:神志清,贫血貌,舌下可见直径约10mm血泡,心肺听诊无数,肢体活动无障碍,右侧背部及臀部大片瘀斑,右下肢肿胀、局部皮温升高,轻触痛,四肢皮肤广泛瘀点瘀斑,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5.5千/ul(正常),血红蛋白68g/L(中度贫血),血小板千/ul(正常)
凝血谱:PT正常,APTT.1s(明显延长),Fbg4.71g/L(轻度升高),D-二聚体ug/L(阳性)
相关实验室检查
肝肾功能正常,抗核抗体阴性,免疫球蛋白正常,心磷脂抗体阴性,CD55/CD59正常(排除PNH),病毒检测HIV/HBV/EBV均阴性。
影像学检查
常规B超(覆盖重要脏器、前列腺及生殖系统)未见明显异常。
PET-CT检查全身未见糖代谢异常增高。
凝血因子活性及抗体测定
检测提示VIII因子活性明显降低:0.10%,同时存在VIII因子抗体。
患者临床表现符合获得性血友病A,同时排除了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感染、药物及毒物继发。
附:获得性血友病A概述及诊断标准
获得性血友病A(AHA)是一种严重的出血性疾病,患者通常既往体健、无出血病史,致病原因是体内产生凝血因子Ⅷ的自身抗体,导致FⅧ因子活性降低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无既往/家族出血史而突发生出血
-凝血功能显示APTT延长且不为正常血浆纠正
-存在自身抗体:FⅧ抑制物阳性,非特异性抑制物阴性
-FⅧ:C活性降低
AHA的潜在病因
-恶性肿瘤
-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妊娠期和产褥期
-感染
-药物及毒物
-无潜在病因、即为特发性
治疗及后续随访
治疗策略:控制出血+清除抑制物
凝血酶原复合物
糖皮质激素联合利妥昔单抗清除抑制物
如出血控制不佳则立即应用活化重组人FVII旁路途径治疗(患者经上述治疗后出血症状控制,未采用)。
经治疗,患者达到缓解,抑制物清除(抗体检测0)。
附:获得性血友病A治疗原则
-控制出血:根据出血的部位和严重程度个体化治疗
避开凝血因子Ⅷ需求的旁路途径:
国外:血浆源性活化凝血酶原复合物(aPCC)和基因重组的活化FVII;
国内: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和活化重组人FVII
-清除抑制物
糖皮质激素
环磷酰胺
利妥昔单抗
其它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环孢菌素,麦考酚酯,长春新碱等
点评
获得性血友病A虽然少见,但如果诊断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病死率高。其特点是既往无出血史和阳性家族史的患者出现自发性出血,需要排查继发原因如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女性患者妊娠相关原因等等。经治疗凝血因子Ⅷ活性提升至50%以上同时Ⅷ因子抗体为0,疗效评价为缓解,但后续仍需长期随访。
病例整理:李娴医生
编辑LILY,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参考文献AHA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浙二血液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