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介绍年,Ballantyne发现胎儿、胎盘和母体水肿与RH血型同种免疫之间可能存在联系,并称之为“Ballantyne综合征”。此后,其他表现如进行性体重增加,动脉压升高和蛋白尿纳入该定义。多年来,发现许多导致胎儿水肿的不同病因与该综合征相关,同时也提出其他不同命名,包括母体水肿综合征、三重水肿和子痫前期样疾病。目前的镜像综合征这一命名是年由O’Driscoll提出。镜像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疾病,可能存在漏诊,发病率不明。其特征胎儿存在严重水肿,当潜在因素得到控制时,母体状态可能发生逆转。镜像综合征胎儿的死亡率很高(高达67.2%)。该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一些假说正在研究中。病因及病理机制镜像综合征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被认为是继发于胎儿水肿。一些发病可能与重度子痫前期相关。胎儿水肿是指胎儿(胸腔、心包、腹腔或皮肤)中至少有两个腔隙出现积液。胎儿体内水分占比在8周时为90–95%,到足月时逐渐减少到70%;这可能是因为氨基酸和电解质浓度高于母体,内皮细胞存在一层糖蛋白膜,增加了其通透性。此外,胎儿间隙具有高度的顺应性,因此吸收水分不会明显改变其静水压。据推测,一些“水通道蛋白”可能在控制人类胎盘的离子稳态、水平衡和血管生成中发挥作用。因此,“水通道蛋白”功能紊乱也可能参与水肿的形成。所有这些生理因素使得胎儿在某些失代偿期更容易出现水肿。自年实施RH同种免疫预防策略以来,在所有胎儿水肿病例中,目前认为只有10-15%是由免疫原因引起。对非免疫性胎儿水肿的系统回顾确定了最常见的主要原因,如表1所示。这些情况可导致中心静脉压升高、淋巴回流减少或胶体渗透压降低,并且由于先前讨论的单一生理特征,胎儿可发生水肿。骶尾部畸胎瘤是最常见的先天性肿瘤(发病率为1:),并且已被证明由于贫血、肿瘤出血和/或低阻力快速生长的肿瘤中的动静脉分流引起的高输出量心衰而导致胎儿水肿。心衰改变了血管和间隙之间的流体动力学,间液产生和淋巴回流的不平衡最终导致胎儿水肿。对合并或不合并镜像综合征病例的比较表明,29%的胎儿水肿发生了镜像综合征。此外,与镜像综合征相关的发病较早,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尿酸水平较高。目前不清楚为什么一些胎儿水肿会或不会发展成镜像综合征。尚无动物模型能成功复制出这种疾病,而且这种疾病的罕见性质使得了解其发病机制变得更加困难。子痫前期以前被定义为两阶段发病,包括胎盘和母体反应以及危险因素。无明显胎盘病变是子痫前期的病理特征;然而,文献描述通常提示胎盘存在缺血性、血栓性或炎性反应。在对子痫前期胎盘的组织学评估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蜕膜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分别为51%和8%,p0.),其特征是急性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疏松水肿、血管中膜肥大和血管周围淋巴细胞。由此产生的氧化应激导致滋养细胞组织中活性氧(ROS)产生过多和细胞功能氧化和抗氧化失衡。同时也存在抗血管生成因子转录异常,如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和可溶性内珠蛋白,这些因子的异常改变可用来预测PE。sF1T-1和sENG与血管生成因子(如PlGF、VEGF和TGF-b1)结合,这些因子是维持内皮细胞稳态所必需的,尤其是肾、肝和脑中有孔内皮细胞,导致这些毛细血管中的蛋白质丢失,并导致蛋白尿和胶体渗透压下降,以及随后的间质纤维化水肿和血液浓缩。表1非免疫性胎儿水肿的主要原因非免疫性胎儿水肿的原因占比(%)心血管疾病21.7特发性17.8染色体不平衡13.4血液疾病10.4感染6.7胸内肿块6.0淋巴管发育不良5.7双胎输血综合征与胎盘原因5.6综合征4.4尿路畸形2.3先天性代谢异常1.1胸外肿瘤0.7胃肠道疾病0.5其他原因3.7基因敲除模型已被用来复制高血压和蛋白尿这些子痫前期的特征,并用于解释其病理生理学。然而,现有模型仍不能复制严重并发症,如HELLP综合征,这使得这些模型的完全适用性受到质疑。Moffett-King等对啮齿动物模型研究,表明功能失调的子宫自然杀伤淋巴细胞(uNK)无法重塑蜕膜螺旋动脉,导致胎盘功能失调,并产生子痫前期症状,因此表明该疾病的发生存在免疫因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肾脏疾病为危险因素,提示全身炎症和以往血管病变在胎盘缺血中的作用。其他啮齿动物模型显示了血红素氧合酶在子宫微环境中对ROS清除的作用。因此,对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的多种解释表明子痫前期是一种多因素疾病。Hobson等报道了一例继发于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的镜像综合征。分析了红细胞压积和一系列因子浓度,如sFlT、内皮素I(ET-1)、卵泡抑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激活素A、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细胞内粘附分子1(ICAM)和血红蛋白。观察到炎症标志物(sFlT、ET-1、ICAM-1和vWF)在症状出现时升高,在妊娠终止后降低。这些因子的升高类似子痫前期样疾病的全身发病机制。Espinoza等进行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比较镜像综合征患者(n=4)和正常妊娠(n=40)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VEGFR1)的水平,sVEGFR1是一种抗血管生成因子。患病组sVEGFR-1水平均升高,镜下可见未成熟的中间绒毛,伴有水肿改变,合胞节增多,绒毛间纤维蛋白增多,多灶性绒毛钙化。由于这些发现也见于子痫前期,镜像综合征似乎有相似的发病机制。一例伴有Ebstein异常的水肿胎儿继发镜像综合征的病例报告显示hCG水平高。推测胎盘体积过大导致hCG的过度分泌,从而导致缺血。肾素分泌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导致高血压。然而,不能断定hCG的升高是该综合征的原因还是后果。胎盘中胎盘生长因子(PlGF)和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的表达增加被认为与镜像综合征的发生有关。因此这些标记物也被认为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人提出,sFlt-1水平的显著升高和sFlt-1:PlGF比值的降低可能提示镜像综合征诊断,但需要对这一问题进一步研究。诊断通常认为需要同时存在母体和胎儿水肿才能诊断镜像综合征。然而,文献描述的病例并非总是如此,胎儿水肿可早于母体,母体水肿也可早于胎儿。应警惕此类发病模式,以便更准确的做出诊断以及与其他情况鉴别。镜像综合征患者通常表现为子痫前期样症状,包括动脉压升高、水肿、体重增加和蛋白尿。镜像综合征的独特特征包括子痫前期出现时的胎龄较低(子痫前期发病时间早,镜像综合征中有50%以上在26.5-27.5周之间诊断)和母体存在血液稀释(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降低)。胎儿出现水肿对镜像综合征的诊断也至关重要。其特点是胎儿血管外成分和体腔内液体积聚。可能存在不同病因,明确诊断对于管理非常重要。尽管镜像综合征的特征是三重水肿,但母体水肿和胎盘水肿并非为必要的诊断标准。特别是胎盘水肿在文献报道中出现的比率略高于60%。临床管理和结局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胎儿水肿的病因。胎儿水肿的缓解将导致产妇恢复,同时也能提高胎儿存活率。如果胎儿不能得到有效治疗,可以通过中止妊娠(早产或终止妊娠)来改善母体状况。引产也可以避免胎儿宫内死亡,因为近60%的镜像综合征会发生胎死宫内。文献表明,胎儿治疗可能会促进胎儿水肿的吸收。手术治疗骶尾部畸胎瘤,特别是微创治疗,如激光消融和射频消融可提高围产期存活率。胸腔羊膜腔引流也可以改善胎儿水肿和母体水肿,从而延长孕周。在同种异体免疫引起的镜像综合征病例中,宫内输血是逆转胎儿水肿和改善母体状况的另一种选择。临床资料Allarakia等关于该主题的最新系统综述,其中包括年至年间诊断为镜像综合征的名患者。观察到出现镜像综合征时的胎龄在16到39周之间,平均胎龄为27周。46%的患者同时表现母体和胎儿水肿,41.0%的病例表现为胎儿水肿先于母体,13.0%的病例母体先出现。孕产妇最常见的表现为体重增加或水肿,占84.0%,其次为高血压60.1%,贫血或红细胞压积下降为51.3%。据报道,胎儿出现水肿的占94.7%,胎盘水肿的占62.8%。被认为不影响总体胎儿死亡率的相关情况有:胎儿贫血(16.8%)、Rh同种免疫(16.8%)、多胎妊娠(16.8%)、双胎输血(13.2%)、病毒感染(15.9%)和1例代谢紊乱。数据分析显示,纠正胎儿水肿的干预措施(母体输血、宫内输血、羊膜腔穿刺、激光消融治疗、腹腔羊膜腔分流术、胸腔羊膜腔分流术和主动脉瓣扩张)与胎儿存活率显著相关;其他提高存活率的唯一干预措施是引产。胎儿的总存活率为32.7%,目前尚无孕产妇死亡报告。产妇症状在分娩后平均5.5天内得到缓解;8例产妇在分娩前经支持治疗或输血后症状完全逆转。结论镜像综合征会造成较高胎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多数表现为严重的子痫前期样疾病。母体症状通常随着妊娠终止或胎儿治疗的成功而消退。处理胎儿水肿以延长妊娠和引产是提高胎儿存活率的选择。每个病例都需要详细评估,并充分处理胎儿水肿,一些干预措施可能会成功提高胎儿存活率并改善预后。点击下方卡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daoyanazz.com/yycy/78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