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科权威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58077.html
昨天讲的血友病遗传,还是来自外文文献。
今天这篇就是实战了,年,冯兰馨医生在中华医学杂志上报道了一例血友病患者。
这个病例就诊的时间是年底,患者M.K.H.男性,未婚,商人,二十八岁,山东章丘人。
感觉应该是髂腰肌出血,到医院要求治疗。
患者有典型的血友病关节出血表现,最常见于膝关节和踝关节。
家族史中,患者的舅舅应该也是血友病,符合血友病的遗传规律。
实验室检测也有。
这是有文献可查的国内最早的血友病病例报道,时间是八十八年前。
参考文献:
冯兰馨.血友病之一例[J].中华医学杂志,,19(01):36-38.
附网上搜到的介绍:
冯兰馨(~.2),山东省临朐县人。医学博士,医院外科主任医师。长期从事注射外科工作。 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年获加拿大Toronto大学赠予医学博士学位。先医院,医院,医院任外科医师及主任。年医院误诊为"肝癌"的患者,成功地进行手术,摘除重约4公斤巨大的"肝包虫囊肿",名声大震,为此母校派人取回摘除物,制成标本供教学用。他还多次为危重病人献血,这在当时中国医务界是罕见的。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原籍农村行医。年春,他被冀鲁豫边区政府邀请赴解放区行医治病。后被冀鲁豫行署聘为卫生顾问。边区医疗条件十分简陋,他克服困难,曾为一位"甲亢"患者进行容易引起失语或声音嘶哑的"甲状腺次全切"手术,使她恢复了健康。他一边行医治病,一边还举办多期医疗学习班,自编教材,担任教员,为边区培养了大批医疗技术人员。这些学员解放后大多成了医务界的领导干部。他在油灯下编写的11万字的《近代实用外科手术学》,出版后深受医务人员欢迎。 解放后任平原省卫生厅顾问,年11月平原省撤销后,赴北京任北医院外科主任。他从40年代初开始注射疗法的研究,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践,50年代成功应用于临床。年他接受一个出生仅几个月,鼻、唇、眼下、腮部长有硕大血管瘤的女婴。女婴父母抱着她曾去齐齐哈尔、哈尔滨、医院、医院求治,均无良方。一位苏联医学专家甚至断言"中国治不了这种病"。冯兰馨采用注射无水酒精的方法,终于治愈女婴面部的血管瘤。20年后,当年的女婴长成了大姑娘,她的脸上很难看出曾患血管瘤的痕迹。 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年主持新设"注射外科"的工作。二十多年来,他治疗直肠脱垂、三叉神经痛、血管瘤、脱出性内痔、神经性头痛、颜面抽搐等三十余种疾病,病人达十万之众,患者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河南一百多个县市都有他治愈的病人。他在开封创立了一个新学科。三叉神经痛、血管瘤的治疗,年获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他被评为河南省先进科技工作者。《健康报》、《河南日报》、《光明日报》先后进行报道。在《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新医学》、《健康报》等报刊上,发表《直肠脱垂注射疗法之改进》、《血管瘤治疗经验》、《三叉神经半月节注射疗法》、≮痔注射疗法》、《海绵状血管瘤一例》、《例儿童健康(血像)分析》等近20篇论文。年出版《注射外科学》,全书30万字,图文并茂,对不同系统的30多种用手术刀或其它方法解决不了的疾病进行详细的介绍,并指出国外有关文献的错误。 年获政府特殊津贴。年2月27日,在河南省新乡市去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