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遗传规律知识点汇总遗传类型

今天小编给同学们精选的这篇文章是遗传规律知识点汇总和生物遗传类型的题目的十种解题方法,送给那些对遗传题目不太熟悉或者有困难的同学们,通过技巧可以对遗传类型的题更深入的了解,做题也就比较迅速。遗传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之一,同学们一定要拿下!01基因的分离定律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0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F2:1YyRr:1Yyrr:1yyRr:1yyrr。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①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②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③在实验中注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进行记载和分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实验结果。④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比较:①相对性状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②等位基因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③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离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④细胞学基础: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⑤实质:基因的分离规律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遗传规律方法综述01仔细审题明确题中已知的和隐含的条件,不同的条件、现象适用不同规律。(1)基因的分离规律①只涉及一对相对性状;②杂合体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③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2)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①有两对(及以上)相对性状(两对等位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②两对相对性状的杂合体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③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3)伴性遗传①已知基因在性染色体上;②♀♂性状表现有别、传递有别;③记住一些常见的伴性遗传实例: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钟摆型眼球震颤(X-显)、佝偻病(X-显)等。02掌握基本方法(1)最基础的遗传图解必须掌握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个体杂交的遗传图解(包括亲代、产生配子、子代基因型、表现型、比例各项)例:番茄的红果—R,黄果—r,其可能的杂交方式共有以下六种,写遗传图解:P①RR×RR②RR×Rr③RR×rr④Rr×Rr⑤Rr×rr⑥rr×rr注意: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都成对存在,配子中染色体和基因成单存在;一个事实必须记住:控制生物每一性状的成对基因都来自亲本,即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2)关于配子种类及计算①一对纯合(或多对全部基因均纯合)的基因的个体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②一对杂合基因的个体产生两种配子(DdD、d)且产生二者的几率相等。③n对杂合基因产生2n种配子,配合分枝法即可写出这2n种配子的基因。例:AaBBCc产生2*2=4种配子:ABC、ABc、aBC、aBc(3)计算子代基因型种类、数目后代基因类型数目等于亲代各对基因分别独立形成子代基因类型数目的乘积。03基因的分离规律(具体题目解法类型)(1)正推类型:已知亲代求子代只要能正确写出遗传图解即可解决,熟练后可口答。(2)逆推类型:已知子代求亲代①判断出显隐关系;②隐性表现型的个体其基因型必为隐性纯合型(如aa),而显性表现型的基因型中有一个基因是显性基因,另一个不确定(待定,写成填空式如A?);③根据后代表现型的分离比推出亲本中的待定基因;④把结果代入原题中进行正推验证。04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总原则是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建立在基因的分离规律上的,所以应采取“化繁为简、集简为繁”的方法,即:分别计算每对性状(基因),再把结果相乘。(1)正推类型要注意写清♀♂配子类型(等位基因要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配子“组合”成子代时不能♀♀相连或♂♂相连。(2)逆推类型①先找亲本中表现的隐性性状的个体,即可写出其纯合的隐性基因型②把亲本基因写成填空式,如A?B?×aaB?③从隐性纯合体入手,先做此对基因,再根据分离比分析另一对基因④验证:把结果代入原题中进行正推验证。若无以上两个已知条件,就据子代每对相对性状及其分离比分别推知亲代基因型05伴性遗传(1)常染色体遗传:男女得病(或表现某性状)的几率相等。(2)伴性遗传:男女得病(或表现某性状)的几率不等(男女平等);女性不患病——可能是伴Y遗传(男子王国);非上述——可能是伴X遗传;(3)X染色体显性遗传:女患者较多(重女轻男);代代连续发病;父病则传给女儿。(4)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患者较多(重男轻女);隔代遗传;母病则子必病。遗传类型十种解题方法01显、隐性的判断:①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②杂交:两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④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02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①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②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03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①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②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③通过鉴定配子的种类也可以;如:花粉鉴定;再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04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①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出现概率为“1”(只要带一个系数即可);②自由交配:推荐使用分别求出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再进行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得出子代(若双亲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要讲各自的系数相乘)。注意:若对自交或者自由交配的后代进行了相应表型的选择之后,注意子代相应比例的改变。05遗传现象中的“特殊遗传”:①不完全显性:如Aa表型介于AA和aa之间的现象。判断的依据可以根据分离比1:2:1变化推导得知;②复等位基因:一对相对性状受受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但每个个体依然只含其中的两个)的现象,先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确定出不同表型的基因型,再答题。③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或者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现象;⑤致死现象,如某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可以根据子代的分离比的偏离情况分析得出,注意该种情况下得到的子代比例的变化。抑或是发育到某阶段才会出现的致死现象,计算时注意相应比例的变化;06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书写要求:①亲代的表现型、基因型;②配子的基因型种类;③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包括特殊情况的指明)、比例;④基因型的规范书写:常染色体上的、X染色体上的(包括同源或者非同源区段)(前常后X),要用题干中提到的字母,不可随意代替;⑤相关符号的正确书写。07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性状遗传的区分判断:①据子代相应表型在雌雄中的比例是否完全相同判断;②正反交的结果是否相同,相同则为常染色体上,不同则为X染色体上;③根据规律判断,即伴性遗传存在女患其父、子必患;男患其母、女必患等等特点;④设计杂交组合根据子代情况判断:08“乘法原理”解决自由组合类的问题:解题思路:对于多对等位基因或者多对相对性状类的遗传问题,先用分离定律单独分析每一对的情况,之后运用“乘法原理”对两种或者多种同时出现的情况进行整合。09染色体数、型异常的配子(或者个体)的产生情况分析:结合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部分内容,通过减数分裂过程分析着手,运用简图展现过程。几种常见的来源: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之后,某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某一极;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之后,由姐妹染色单体发展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注意:在分析某异常配子形成时,②与③一般不同时考虑)10遗传系谱图类题目的分析思路与考查类型归纳:遗传系谱图是遗传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公认的难点,平时练习时要多注意归纳总结,概括出此类题试题的规律和解题思路,从而可以达到从容应对。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2、遗传方式的推导方法2.1、判断显隐性遗传:①先找典型特征:隐性—父母不患病而孩子患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显性—父母患病孩子不患病,即“有中生无为显性”。②没有典型性特征:则两种均有可能。其中代代发病一般最可能为显性,隔代发病最可能为隐性。2.2.确定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X染色体遗传病①先找典型特征:隐性,女患其父、子必患;显性,男患其母、女必患。只要找到正常的就只能为常染色体上的。没有则两种均有可能②没有典型特征:若两种都符合,则:男女发病率不同为伴X遗传。男女发病率相同为常染色体遗传。③如果按以上方式推导,几种假设都符合,则几种都有可能。还可以选择假设--推导的方法(反证法):先假设在X染色体上,代入进行推导,若不符合,则在常染色体上;若符合再假设在常染色体上,一般都是符合的,则两种情况都可能不能确定,此时只有结合题干的相关信息进一步的预测或确定。3、子代某表现型概率的计算①多对性状同时考查,单独考虑每一对的情况;②确定亲代的基因型的种类和比例;(结合亲本的性状,联系亲本的“上代”、“同代”、“下代”的情况去综合考虑亲本的可能基因型,时刻注意比例的变化。)③运用相乘、相加得出子代的表现型或者基因型情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daoyanazz.com/yycy/53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